浅谈精细管理型文化的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浅谈精细管理型文化的建设

杜春锦

杜春锦(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一公司稳定中心,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文章从精细管理型文化的定义、企业管理现状诊断与剖析、建设精细管理型文化的主要内容、精细管理型文化的规划与实施四方面对精细管理型文化的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精细管理;文化;建设

1精细管理型文化的定义

精细管理型文化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追求永无止境的执行文化。精细管理型文化就是使员工从细上着眼,从精上下功夫,要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基本制度抓起,从短处抓起,从最关键环节、最薄弱环节抓起,逐步向难点推行。使员工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它将精细的思想根植于管理的过程中,渗透到管理的行为中,使员工由被动、粗糙的行为变为主动精细的行为,继而使企业长盛不衰。

2企业管理现状诊断与剖析

运用对标方法,从班组、中层管理、决策层逐层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诊断与剖析,我们发现,粗放管理主要存在以下行为特征:

2.1管理过于务虚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层热衷于理论层次上的管理思路和经营战略的思考。有的热衷于空泛的理论培训和探讨,缺乏对具体管理方法的研究,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

2.2管理形式主义

对本单位缺乏精深细致的研究,许多单位往往片面地追求建立制度,但没有很好地付诸行动。对安全、质量、效益等标准落实不到位。

2.3管理浮于表面

基层单位硬件设施与同行业先进对比不相上下,但却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比如文明生产、数据指标等方面却存在差距。一些员工在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攀比浮躁心理。

2.4管理满足“差不多”

主要表现在对管理过程、操作流程等方面缺乏过程控制,过程缺乏细化、缺乏精确有效的环节和管理数据等。员工缺乏精细管理思想和精细管理行为。

3建设精细管理型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主体是员工、根基是班组、关键是岗位。只有注重发挥文化的渗透功能,使文化融入企业之体、深入员工之心,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升级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要规范行为,实行文本管理。实施科学、规范的文本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与本质要求。搞精细管理文化建设,离不开文本,也就是说离不开制度建设,这是搞精细管理文化的基本前提。

其次,要重塑流程,强化成本管理。精细化管理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把生产与安全的主体活动强化起来,实施流程再造,对机关与基层单位之间、机关各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管理流程进行系统优化,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要筑牢根基,推行人本管理。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文化,来自于员工、产生在基层,又作用于员工、执行在基层。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相信员工、一切依靠员工、一切为了员工”的理念,注重维护和保护广大员工参与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权利,处处体现人本管理。

4精细管理型文化的规划与实施

针对企业现状,我们以建设精细管理型文化为切入点,坚持遵循规律、领导倡导、系统思维、持续推进的原则,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4.1带头参与

俗话说“班子行不行先看头两名”,在班子建设中是这样,推进精细化过程中更是这样。大家都知道精细化所探讨的,是管理的精细化,而不是单一执行的精细化。被管理者或执行者因其思想高度、工作分工、交叉等原因,无法做到统揽全局,极易流失关键点,也必将造成推进力度打折现象发生,最终造成精细化管理逐步流于形式,无法长期有效推进。所以说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的文化,是完成管理者目标的精细化执行过程,因此管理者必须积极带头参与目标、计划的设定,并应实时进行协调、纠偏、指挥,从而确保执行不跑偏、不冒进。

4.2形成共识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于管理,指导实践。为了使精细管理的理念既保持它的原生性和原有性,又能较好地作用于员工的实践,需要借助有效的载体来营造、来带动。孙子指出“道者,令民与同一也,固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道,即是上下共同认定的东西和目标,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可以抛私利、弃生死。这个道用在生产经营中就像泰勒所说的那样“工人和管理部门思想态度的转变是科学管理的本质。只有双方联合起来,才能增加产出,才能找到完成工作的最好办法。而不是强迫工人额外增加劳动负担”。因此,推进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精细化管理才有生命力,逐步形成具有感召力的独具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文化,使员工完成“要我干-我要干-我会干”的转变过程。

4.3继承创新

随着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开展,各单位管理水平不断上升,但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越来越难、越来越慢,成效越来越不显著,究其根源是缺乏在精细化管理平台上的不断创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赋予其新的内涵,才导致前述现象的发生。这使我们意识到,要不断的在继承中创新,才是持续有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实践中,我们创新工作方法始终坚持做到三点:一是必须做精做专本职工作,只有真正掌握本行业根本规律,才能与新的管理方法产生共鸣,才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二是必须坚持不断学习,不断领悟继承原有的优良传统和好的东西,不断的开阔视野汲取新的营养,将先进的管理方法消化吸收,做到融会贯通、洋为中用、他为我用,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姓油、姓电,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必须坚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管理方针,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不断创新工作。

4.4细化关键

事无巨细不是精细化!正像“精”字的字义解释的那样“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所以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应该坚持树立从“精”字入手,“细”化落实的管理理念。“细”是准确解答问题的必经之路,而“精”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所以说细化核心环节,精确控制关键点,才是细化的核心所在。正如我们常说的“关键的点有关键的人,关键的人管关键的事”一样,“关键点、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环节”才是需要细化的对象,才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4.5强化控制

哈佛大学科特教授说:“管理的中心内容是控制,控制是企业管理过程的最关键环节,是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环节。”建立起细密有效、严格监控、奖惩分明的控制体系,是执行的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精致细密执行过程的根本保障。执行不力、执行偏差、执行不到位,说到底就是控制无力。实践中,我们重点加强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人员素质提升,不断强化技能培训,使其在工作范围达到“能控”;二是明确责任细化分解目标,实现生产全过程覆盖,达到实时“在控”;三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达到执行过程实时“可控”。四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时纠正,实现全过程“受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