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电工程移民稳定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浅析水电工程移民稳定问题研究

叶吉伟

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尽管国家对工程移民从补偿标准和后期扶持政策不断修改和完善,但移民上访情况和群体事件仍时有发生,维护移民稳定工作的形势仍十分严峻。论文分析了工程移民稳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工程移民稳定影响因素对策

一、水电工程移民稳定工作现状

随着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许多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工作的推进,由于各水电工程项目间补偿标准、操作程序、安置方式的差异,移民之间相互攀比的情况越来越突出,部分移民无故上访、缠访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出务工返乡移民增多,一些移民无事就凑在一起策划找各种借口在重要节日和国家重要会议期间上访,给移民维稳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有的上访人员情绪激动,问题提得十分尖锐,处理稍有不当就会酿成群体事件,移民维稳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二、移民不稳定因素分析

1.不同项目间,政策执行标准不一

国务院修改和完善了《大中型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在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如:新老条例在移民管理体制、操作方式上、补偿补助标准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造成相互衔接难;不同的水库、不同的开发业主,不同的项目在移民安置、补偿补助、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标准不一致,造成分散安置和投亲靠友移民巨大落差。实物指标调查中,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停建令”,造成有一定经济基础、投机钻营的人因抢修、抢建、抢栽而获利;有一定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的人与调查工作人员串通虚列实物量而获利;而那些严格执行“停建令”的地方和贫穷老实的移民却只能获得较低的补偿费用,造成其心理严重失衡[1]。

2.安置条件差、安置措施不到位

一些安置区地处偏远,山高坡陡,自然环境差,交通不便,造成移民生活不便,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由于土地等生产资料配备不足,发展空间狭小,生产模式单一,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发展非常困难,加之移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就会引起移民不稳定。大部分移民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之就业信息闭塞,缺乏就业门路,移民生产生活困难,因病致贫、因灾返贫现象较为突出。移民搬迁后,新的经济来源的培育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市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遇到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就感到束手无策和恐慌,导致产生不满情绪,甚至聚众滋事。

3.社会风气不良

部分库区移民为了自身利益,法律意识淡薄,在水电项目工程区抢修、抢建、抢种、抢生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移民工作的政常秩序。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特别是随着减免农业税和实行粮食直补等慧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对基层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依赖性减小,有的农民心中根本就没有政府和组织,天马行空,我行我素。

三、我国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

模式一:坚持以土为本,以农为主,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通称为大农业模式。这种安置模式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不大、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及中国北方地区。这种大农业安置模式,主要是通过调剂土地、开发荒地、滩涂等手段,为移民提供一份能够满足生存与发展的耕地。

模式二:以小城镇安置为主,加速乡村城镇化。这种方式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经济较发达、区域人均耕地较少的东南沿海地区。通过开发、建设小城镇,实行集中安置移民,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辅以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生产方式解决城镇移民的就业问题。如广东省飞来峡水库,采用移民集中城镇安置的方式,利用邻近香港、澳门的优势,通过来料加工,兴办玩具厂、刨花厂、皮革制品厂、灯饰加工厂、集市贸易等二、三产业项目,以及发展高效农业等方法来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

模式三:成建制地外迁到具备生存与发展条件的地区。这种模式适合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发展条件极差的地区。如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工程,采取在现有中小城市附近,按原建制集中安置移民的办法,以城市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高效农业以及兴办食品加工厂、建材厂、保温材料厂等安置移民。

模式四:混合型安置。这种安置方式主要考虑水库移民自身条件和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农业、非农业、自谋出路和其他安置方式。如四川省二滩水电站根据经济欠发达、人多地少的具体省情,采取大部分外迁,少部分后靠进行大农业安置及小部分城镇安置的混合方式安置移民。

四、维护移民稳定的对策

水电工程移民属非自愿移民,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移民群体的稳定,只有正视问题,面对矛盾,注意细节,把握环节,讲究方法,逐一加以解决,才能确保移民区社会的稳定。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移民安置规划等前期工作[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开展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时,从编制实物指标调查细则、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的形成都应充分征求移民的意见,在条件具备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明确目标,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是移民安置条例明确的基本原则,在确定移民安置方案和编制移民安置规划时,应结合安置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认真分析,科学论证,合理配置资源,根据移民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安置途径和安置方式,避免出现移民因各种原因返贫的情况。

3.让移民参与移民事务的管理[3]

在征求移民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让移民选派代表参与承包地、宅基地的划分;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及复建工程质量监督;收集移民群众对移民工作的意见建议;基层政府有意识的安排部分移民到安置地村级组织任职。让移民充分享有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使移民置身事中,充分认识移民工作的政策性和严肃性,化解因非自愿移民产生的与政府的对抗情绪,加快与当地居民的融合。

4.关心移民疾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移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特别是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要关心移民疾苦,对移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或答复;认真钻研移民政策,对移民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诉求要给予保护和解决,对违法乱纪的要坚决给予打击;要畅通移民反映诉求的渠道,有专门的人员接待移民上访,及时了解掌握移民的思想动态;加强对移民权威人士的思想引导,充分发挥其特殊社会关系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服务移民社会稳定。

5.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移民村、组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维护移民稳定目标管理责任制,防止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各种手段鼓惑、煽动移民群众上访,引发不稳定因素,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做到排查彻底,化解到位。建立情报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动态,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果断措施及时依法有效处置应急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和事态扩大。

参考文献:

[1]那富斌.普洱市水电移民安置情况调研报告。中共普洱市委政策研究室,2010-07-10.

[2]张文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新时期水库移民工作.

[3]陈建西,刘鞠林,何明章.工程移民项目管理.西南财大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