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行政管理问题与建设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当代高校行政管理问题与建设新思路

谢晓彤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服务意识;创新思路

收稿日期:2011-06-05

作者简介:谢晓彤,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在读。(北京昌平/100088)

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现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是我国建设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此,高校的建设规模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纷纷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但同时给高校行政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1、僵化的行政管理观念

行政管理是高校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部门。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行政理部门而言,大多都忽略了对学校整体利益的全盘考虑,只关注自己部门的局部利益,甚至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将过多的精力投人到经营“权术”,为自己谋取“职位”,为他人服务意识不强,责任心缺失。正常行政办公时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致使行政职管理效率低下,其结果只能是阻碍了专业能力的充分发挥。

2、人员结构不合理

高校是教育工作高效率的地方。但目前一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员职责交叉极多,不少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由于社会的人脉关系纵横交错,有的靠拉关系走后门进的学校,致使人员猛增,导致行政管理机构过多,从而降低管理效率。因为结构臃肿,所以大多数行政人员不是积极地开展教育管理研究,而是过多地思考各自的“升迁之路”。同时,学校只重视人才引进,而不重视人才配置与管理,出现人才大量闲置等现象。

3、缺乏沟通,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结构臃肿、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方法手段相对落后,致使各个部门工作互相推诿,缺乏互相沟通和协调,影响整个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加上行政管理人员观念滞后,办事墨守陈规,过分强调过程管理,更不重视管理硬件的更新与投入,部分高校导致不能把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用于管理。

4、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由于高校行政管理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工作人员的思想惰性,墨守成规,人浮于事,工作毫无生机,更没有创意。因此,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很难掀起朝气蓬勃、你敢我追的新局面。

5、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由于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心思不放在科学管理工作上,没有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正确观念。这是高校愈来愈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有的管理领导“官本位”思想严重,把教学、科研放在次要位置,无视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高高在上地对待工作,致使行政工作不能正常、健康的运转。

二、改进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高校的行政管理在整个高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性活动。其实,高校行政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动态管理是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方向,它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是为师生服务。对此,一些高校行政人员目前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为了改变状况,提高工作效率,我认为要改进管理办法。

首先,要实行动态绩效管理体制,把绩效作为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其中,关键是要有绩效问责制。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这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的必由之路。

其次,为了削弱“官本位”思想,可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通通分离。因为学术活动是大学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高校的行政管理就要紧紧围绕教育科研等学术活动为中心展开工作,以保证学术和教学的正常进行,充分发挥其服务和保障功能。

还有,提高高校行政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艺术。高校的行政管理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战斗队,因此要常进行强化在职培洲,由此激发行政管理人员钻研业务的兴趣,因为业务素质是顺利完成岗位工作的根本保证。目前,急需提高的是管理人员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加快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成为今后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门艺术。为此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要了解、掌握各类人员的心理状况。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有目的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自已的工作能力,增强行政管理艺术。

三、树立服务型的行政管理观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服务型行政管理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和剧烈变动,使行政管理系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压力,这就要求必须加强行政协调。高校的行政协调不仅指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关系的协调,又包括管理部门与系部教学部门条块关系的协调。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要处理和协调诸多问题,则要树立全新的服务型理念。首先明确管理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以“父母官”自居。其次行政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更要遵循规律。领导者在行使管理权时,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妄为”,亦不能脱离实际去“强为”,而要因势利导,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充分考虑到行政环境的重要影响,否则,就会遭到失败。所以,行政管理领导要强化“以德行政”意识。一是高校的行政管理以教师、职工、学生等的意志为核心,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效率,促进学校发展。二是以德行政包括要求管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符合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和要求。三是机关行政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办公方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服务型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新趋势。所谓服务型管理指向被管理者提供指导,帮助被管理者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随着时代的进步,那种原始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已渐渐地失去原有的效用。在社会复杂的形势下,作为高校行政管理者只有顺应趋势,适时改变管理作风才能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探索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新思路

优化行政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新路子,它能充分发挥各行政部门的职能,会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地运作起来,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精简机构,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行政管理结构臃肿是高校的通病,因此精简机构是高校行政机构的当务之急。高校各部门应进行有效整合,严格定编、定岗、定员,建立相应健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建设,依章办事。杜绝在引进人才时有人钻空子、拉关系,同时必须要根据岗位进人,按需进人,不能依靠“裙带关系”而进入高校,助长官僚作风。

第二,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生为本”是学校发展的中心问题,具体延伸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是指以正确的和谐理念为指引,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沟通协调为纽带,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和谐为目的。

第三,实行管理工作网络化、自动化

当前,办公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新潮流,新方向。网络办公自动化实践证明可以加快行政办公速度,有效杜绝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的影响,树立良好的行政管理形象。高校在办公网络和校园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大力推进系部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普及教务系统、管理系统的应用,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办公室的工作方式,毫无疑问对高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十分有益。

第四,加强行政队伍建设与管理

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建设职业化行政管理队伍,可降低高校办学成本。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就是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领导体制,这也是建设高素质行政管理队伍的核心。另一方面完善聘用考核制度、合理选拔优秀人才,是建设高素质行政管理队伍的关键。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这是建设高素质行政管理队伍的重要手段。

五、结束语

1982年,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次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同时,加强对行政学的研究和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酝酿开展行政管理教育,并为行政管理的创新变革作准备。近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变革就是从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发展。所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者必须适时地把握这种变化,更新观念,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总之,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相关人员应当牢牢树立为教师、为学生、为职工(含离退休人员)、为事业服务的观念,变“我是管你的”为“我是为你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周轶琼、查俊峰,关于高校行政管理角色定位的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5期。[2]、张立,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04)。

[3]、张强,中国“和”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田,理论与当代,2005,(7)

[4]、李鹏飞:论传统行政文化对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1,(3)

[5]、陈志龙,《理论与当代》2009年第06期

[6]、肖玉梅,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