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分析

钟永华

钟永华

汉寿县人民医院湖南汉寿邮编415900

摘要:目的:探究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89.65%,护理后SAS评分为50.7±9.3、SDS评分为49.4±9.7。而此基础上应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6.56%,护理后SAS评分为38.4±9.5、SDS评分为41.8±8.4。结论: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并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因此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又称之为脑肿瘤,是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等,并且是一种转移性的肿瘤,患者有头痛、失语、视力衰退等临床症状表现,由于此种疾病会对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引出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这对颅内肿瘤患者的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都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为此我院建议在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时,除做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还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6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调查研究资料,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将患者划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8人,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8岁~78岁,平均年龄为51±1.2岁,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58人,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9岁~79岁,平均年龄在52±1.5岁,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1)手术前护理,术前为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按照头部要求准备进行备皮,为患者留置脑脊液,从而帮助患者降低颅内压,在术前30min为患者留置导尿管,并肌肉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拿[1]。(2)手术中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主治意识,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做好手术器械检查。(3)手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的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每隔0.5~1h为患者记录心电、呼吸、氧饱和度、血压一次,若是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等问题,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并为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和止血药物,从而预防颅内感染。

观察组:58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1)手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要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通过情感干预、行为干预、认证干预等方式,让患者对颅内肿瘤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并向患者阐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的帮助患者解答问题,从而帮助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慌。(2)手术中心理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情绪安抚工作,帮助患者消除手术的紧张感,通过温和的语言,帮助患者减少对手术的恐惧,从而增强手术抗病信心[2]。(3)手术后心理护理,在患者意识清晰后,护理人员要将手术结果告知患者,同时要增加病房的巡视程度,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用热情的态度和娴熟的护理技巧,赢得患者的信任与信赖。同时在院内还可以组织颅内肿瘤患者病友交流会,邀请患者聚在一起,分享手术恢复期的感受,从而在和谐的交流氛围中,互相借鉴学习,缓解焦虑不安的情绪,为患者增强抗病信心,并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①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程度=十分满意+满意);②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颅内肿瘤又称之为脑肿瘤,主要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如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颅咽管肿瘤、颗粒细胞肿瘤都属于颅内肿瘤,并且颅内肿瘤是转移性肿瘤,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导致颅内肿瘤的原因有很多,如治病肿瘤病毒或其他感染因素,都有可能诱发颅内肿瘤,患者会出现头痛、失语、视力衰退、头颅增大、生命体征改变等临床症状表现,而手术是治疗颅内肿瘤最主要的方法[3]。但对于颅内肿瘤围手术患者而言,原发疾病的存在,及对手术未知结果产生的担忧和较大的手术费用经济压力,都会使患者心理时刻处于应激状态,而这种不良应激心理,会使颅内肿瘤患者肠道分泌物减少,肠管蠕动减弱,引发便秘等不良问题,同时还会在应激神经的刺激,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处于亢奋状,使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心跳加快、代谢增强,而长期的不良心理情绪,还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这无疑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的康复恢复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十分必要。

本次调查调查研究中,我院抽选了116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下进行,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工作开展中,我院要求护理人员做好以患者为中心,从而展开护理干预工作。通过上述调查数据结果可以发现,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89.65%,护理后SAS评分为50.7±9.3、SDS评分为49.4±9.7。而此基础上应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6.56%,护理后SAS评分为38.4±9.5、SDS评分为41.8±8.4,因此今后加大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力度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颅内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患者需要承受身心两个方面的痛苦和压力,因此单纯为患者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为患者的健康恢复和医患和谐关系建立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海英,白小艳.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63-164.

[2]徐丽丽,张秀芳.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155-156.

[4]肖维.55例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5(16):2469-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