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的内外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的内外途径

冯君伸

冯君伸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水平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都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内外两个方面试图探讨一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内外途径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的外部途径

外部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教育的发展要以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基础。

1.1加强政策和制度的导向与指导

政策和制度导向是指通过国家和政府制定一系列持续稳定的政策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完善自我、提升素质的政策法律与法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政策、及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准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在关正政策指导和扶持下,有法可依,按照规章制度循序渐进的逐步提高。2008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不仅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而且明确提出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1.2加强宣传并切实促进学科建设

政策、法规制定出来关键的一点就是落实,对于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要把这些政策、方针和法规等传播给社会各界群众,促使他们对于教育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可以通过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教育的有关政策、文件和法规,重点宣传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宣传,可以很好的让全社会加深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化教育优先发展的位置,也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建设。

1.3改善高校周边环境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培养和造就一支稳定的德才兼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其教师队伍的构建有需要特殊的环境,我们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各种社会环境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如何在高校周边营造出有利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的政治、文化环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可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的感受到时代变化的气息,工作上有了尽头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让广大教师时刻感受的到社会的关爱。

1.4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性别差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发展以及素质提高,还要特别重视性别比例。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两性分工以及“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等长期以来一直压抑着知识女性,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女教师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思维所接受的却是那种在完成家庭职责的基础上再去追求更高社会目标的女性或者女性处于事业与家庭都要兼顾的超负荷状态,这种长期存在超负荷运转导致不少女教师失去以往的进去精神,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迫下加之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女教师在事业增加沉重的负担,除去教学几乎无多余精力去从事科研工作。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建设的内部途径

2.1加强师资培养,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走出校园,充分融入社会中了解育人信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社会最新理论成果,争取从实践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在校内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

2.2提高思想意识,全方位优化知识结构

高校要不定期的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用正确的舆论鼓舞教师,使教师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2.3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创新意识来源于追求真理的个人品质,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有人才有创造性活动,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先驱,有了追求真理的品质才能以开拓和进取的精神去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中,青年教师是重点。青年教师是一批学历高、知识面较广、业务强、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有上进心的青年。因此,积极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力量。

2.4塑造完美人格,加强实践活动

完美的人格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本身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把自己禁锢于课本上不参与社会调查,就不能了解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就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谛,而活生生的实例再配上科学的理论,才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空洞的说教。此外,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避免老师学,学生听这种灌输式模式,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同教师一起走进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认识书本上和讲课中所没有的东西,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艾四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2]陈元魁,等.当代高校教师素质建设的理论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