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宋秘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宋秘书

宋秘书

宋秘书

(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精神三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69例作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分成2组,甲组(n=34)应用阿立哌唑治疗,乙组(n=35)采取喹硫平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阿奴按行。结果:(1)甲组、乙组在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组内对比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组间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基本一致,但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喹硫平;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88-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严重精神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学习。目前,药物治疗为精神分裂症首选治疗方法,而当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较为繁多,其疗效以及安全性也各不相同。本研究为明确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将69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予以阿立哌唑、喹硫平口服治疗,现报道2组用药疗效和安全性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医院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其体征和临床表现等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内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排除合并精神发育迟滞、药物禁忌症和长期依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者,将本组69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分别是34例与35例。其中,甲组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29.42±2.17)岁;平均病程是(3.21±0.58)岁;乙组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29.43±2.19)岁;平均病程是(3.22±0.56)岁;两组患者家属均已在参与本组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其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治疗方法

甲组采取阿立哌唑治疗,即服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生产企业: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g*20s;生产批号:20160130),初始用药剂量是10mg/次,每日1次,服药2周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增加药物剂量至20mg/次,每日1次,但最高不可超过30mg/次,每日1次;乙组应用喹硫平治疗,即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片(生产企业:湖南洞庭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0mg*30s;生产批号:151204),用药前4d的药物剂量分别是50mg、100mg、200mg与300mg,往后维持药物剂量在300~450mg以内,最高不可超越750mg,均2次/d。2组患者均坚持服药2个月。

1.3观察指标

(1)参考国际通用的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2]检测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包括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其分值越高,表示其症状越严重;(2)统计2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通过χ2检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正态计量资料对比则通过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PANSS评分

甲组与乙组患者用药后的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均明显降低,2组患者的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用药前后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2.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出现失眠1例,心动过速2例,恶心1例,头晕1例,嗜睡3例,口干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失眠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2.35%(11/34);对照组患者出现失眠2例,心动过速1例,恶心2例,头晕1例,嗜睡2例,口干3例,肝功能轻度异常4例,失眠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8.57%(17/35);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感知、行为等方面同其精神活动不相协调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精神病综合征[3],好发于青壮年,且往往病程迁延,若不予以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精神衰退、残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作为目前临床上最严重精神疾病之一,其致病机制等尚未明确,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当前,国外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规则系统[4]曾建议,推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如奥氮平、利培酮等当做一线药物使用。然而,有学者经研究表示,奥氮平和利培酮虽然具备较高选择性,但其疗效较不稳定。

阿立哌唑又称“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其不但能够弥补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多巴胺功能不足,还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同时,对于多巴胺功能亢进,阿立哌唑还具有下调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其阳性症状。阿立哌唑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上的作用机制同喹硫平极为相似,并能保持正常的多巴胺生理功能,极少诱发糖脂代谢、体重等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喹硫平也属于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之一,其作为神经递质拮抗剂,能够对抗多巴胺5-HT1A、5-HT2A、D2和D1受体。然而,伴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报道指出喹硫平可导致患者出现代谢障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抗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用药安全性方面,阿立哌唑更具优势。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得知,甲组和乙组用药后的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和PANSS总分均下降,但其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见其疗效基本相同;同时,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证实了阿立哌唑的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敏,潘玉杰.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3):67-68.

[2]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53-54.

[3]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4]孙红芹.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治疗效果分析及不良反应临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5(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