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低温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

刘便柴晓培李素娜

刘便柴晓培李素娜(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健科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011-02

【摘要】目的观察低温透析对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血液透析10例,观察在常温透析和低温透析时血压的变化。结果采用低温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结论低温透析是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温透析低血压

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0%~40%。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低温透析(34~36℃)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中低血压不仅会引起虚脱、头痛、肌肉痉挛、乏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为此医务工作者在透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用多种措施来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为探讨低温透析液对降低血压发生率的作用,本文主要观察常温透析和低温透析对低血压患者的影响,以寻得一种简单、经济、有益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低血压的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50.3岁,透析时间2-5年,每周2-3次,每次4-4.5h。低血压倾向:透析前收缩压≤120mmHg(1mmHg=0.133KPa);或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症状并有收缩压<100mmHg至少3次;或透析中收缩压下降50mmHg至少3次者。低血压的诊断标准:(1)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或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2)收缩压在99.75-89.25mmHg,已出现明显的头晕、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等低血压症状。

1.2方法采用随机交叉的方法将1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和低温组。两组室温均控制在22℃-24℃,湿度50-60%。使用相同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透机,FB130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透析液温度由机器面板设定及控制。透析液流速500ml/min,患者血液速度(200±50)ml/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4h。每位患者连续交叉进行低温透析(35℃)8次,常温透析(37℃)8次。

1.3观察指标观察透析过程的血压,由同一护理人员用相同的血压计和袖带,患者取平卧位,在肘上两横指处测量血压。透析开始时测量为透析前血压,透析2h测量为透析中血压,透析结束前lmin时测量为透析后血压。记录透析中的临床不适症状,如畏寒、恶心、呕吐、头痛、干渴等。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定性资料。P<0.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低血压倾向组低温透析与常温透析的比较。

在达到干体重并维持良好血液动力学的前提下,两组相比低温组透析过程中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保持良好高水平,低温透析组中未发生低血压反应,而常温组有7例发生低血压反应,需要干预治疗。P=0.014,即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透析低血压是最常见的透析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原因除与周围血管低反应性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外,由于尿素、肌酐等小分子物质清除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以及超滤率大于再灌注率致有效血容量下降是主要原因。低温透析能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与皮肤血液循环的改变有关,机体温度是影响皮肤血流的重要因素,另外还受血容量的调节。透析过程中随着超滤脱水血容量下降,通过压力反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但机体温度的升高将导致皮肤血管舒张外周阻力下降,因而拮抗了低血容量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故标准温度透析时低血压发生率高,低温透析中血管对低血容量反应敏感,外周血管阻力及静脉紧张性高,低温透析液能提高心肌收缩力。

透析低血压是最常见的透析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预防处理,可严重危害透析患者的健康及长期生活质量,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透析中合理进餐,对经常低血压的患者,进餐时间最好选择在透析前1-2h,忌后期进餐,因在充分超滤后期进食可使循环有效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而发生低血压,宣传透析相关知识,正确指导患者控制水分或含水分高的食物摄入,使其懂得透析期间控制体重增加的重要性,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4—177.

[2]郑昌志,田学翡,孙云,等.透析液温度对血液透析的影响[J].安徽医学,2006,27(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