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狂症的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针灸治疗狂症的临床探讨

焦彦超

焦彦超(大庆市中医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63-02

【摘要】目的讨论针灸治疗狂症。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较好效果,针灸可以化痰开窍醒神、镇惊安神。宜用泻法,亦可采用电针法、穴位注射法治之。

【关键词】针灸治疗狂症

狂,是指神志失常,狂乱不安,妄作妄动,骂詈歌笑,喧扰不宁而言。俗称“武痴”,“发疯”。

本症早在《内经》已列癫狂专篇进行论述。《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之分尽热,病已止。”后世多把癫狂相提并论。癫狂虽同属神志失常之症,但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仍有不同。

本症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狂躁症等病。

[常见证候]

(1)痰火上扰:起病急骤,性情急躁,两目怒视,叫骂不休,毁物殴人,亲疏不避,头痛失眠,面红目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阳明热盛:面红耳赤,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或数日不食。腹满不得卧,便秘,尿黄,苔黄,脉沉数有力。

(3)肝胆郁火:狂躁易怒,心神烦乱,惊悸不安,神不守舍,或咏或歌,或言或笑,胸胁胀痛,口苦发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4)瘀血内阻:胸中憋闷,精神不宁,狂扰不安,言语不休,或沉默寡言,甚则终日骂詈,少腹胀满,疼痛拒按,舌质红紫或见瘀斑,脉沉实有力。

[症状分析与鉴别]

(1)阳明热盛发狂与肝胆郁火发狂:二者皆因火所致,但病位不同。阳明热盛发狂,是邪热内传阳明,热结阳明所致。故以面赤而热,腹满不得卧,妄言妄见,弃衣欲走,不避亲疏,不欲食为辨证要点。肝胆郁火发狂,是因七情内伤,肝胆气滞,气郁化火,上扰神明所致。心神受扰,则心神烦乱,神不内守则言语失常,或咏或歌,或言或笑,心神不安,则或惊或悸,肝胆气滞则胸胁胀痛。故以心神烦乱,言语无伦,惊悸不安,胸胁胀痛,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痰火上扰发狂与瘀血内阻发狂:一因于痰,一因于瘀。痰火上扰发狂,是因心胃火盛,灼津为痰,痰火搏结,上蒙心窍所致。以狂躁易怒,毁物殴人,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瘀血内阻发狂,乃邪热入里,血热互结,上扰神明所致。以如狂发狂,少腹坚硬,痛而拒按。舌质红紫或有瘀斑为辨证要点。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水沟、百会、大陵。

配穴:痰火扰心加神门、中脘。火盛伤阴加神门、三阴交。气血瘀滞加合谷、太冲、血海、膈俞。

操作:诸穴均按常规消毒后,水沟用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0.5~0.8寸,行捻转泻法,以患者能忍受疼痛为度;百会针向脑后方向,沿皮平刺0.3~0.5寸;神门、中脘、三阴交针用泻法;补血海、膈俞;泻合谷、太冲;背部不宜深刺,以免伤及体内重要脏器。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还为阳脉之海,督脉入脑,取督脉之水沟与百会,水沟醒神开窍,百会升提人体阳气,二穴合用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大陵为心包经原穴,可加强醒神开窍的作用。加神门、中脘清心豁痰;神门、三阴交以滋阴降火、安神定志;合谷、太冲合为四关穴,行气化瘀,醒脑开窍;血海、膈俞活血化瘀,四穴相配共奏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之功。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1)《灵枢》癫狂篇: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2)《针灸甲乙经》卷七:身热狂走,谵浯见鬼,瘛疭,身柱主之。狂,妄言,恶火,善骂詈,巨阙主之。狂歌,妄言,怒,恶人与火,骂詈,三里主之。

(3)《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仓公法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灸百会九壮。狂走瘛疚,灸玉枕上二寸,一法顶后一寸灸百壮。狂走癫疾,灸顶后二寸十二壮。狂邪鬼语,灸天窗九壮。狂痫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壮,穴在左右手腕后六寸。狂走惊痫,灸河口五十壮,穴在腕后陷中动脉是。此与阳明同也。

(4)《针灸资生经》第四:温留,仆参主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风府…肺俞主狂走欲自杀。筋缩、曲骨、阴谷、行间主惊痫狂走癫疾。……攒竹,小海,后顶,强间主癫发瘛疭,狂走不得卧。

(5)《景岳全书》:癫狂痴呆,间使五壮,人中用小炷灸之。骨骶二十壮。

(6)《续名医类案》:韩贻丰治永和一少年患疯狂,百治不效,其父母缚送求治,为针百会二十针,升堂公坐,呼少年前来,命去其缚,予杖者再,杖毕而醒,问以前事,茫然不知也。

[按语]

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较好效果,针灸可以化痰开窍醒神、镇惊安神。宜用泻法,亦可采用电针法、穴位注射法治之。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防止伤人毁物。本病易复发,应在病症缓解后连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孙振华.过梁针针刺治疗癫狂症108例临床分析.中国针灸,1995,增刊:89.

[2]邬继红.针刺治疗癫狂证44例.中国针灸,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