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冯建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浅谈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冯建利

冯建利

(乌海电业局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016040)

摘要:安全是电力生产的基础,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社会及人体的利益。所以必需将电力的安全生产提高到高度重视的层面,才能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工作,才能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

一、电力生产安全风险体系的主要特点

1.1提前预测和分析风险

在这一个体系中,每一个管理要求都按照相应要素可能存在的风险而量身定制的,通过确定管理以及工作现场中所需做的工作,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向与要求,从而控制损失。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基本风险评估、各种问题的风险评估以及持续风险评估等三方面的工作,来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持续性。此外,通过严格按照管理标准操作,以此来控制管理和流程中的风险,以及利用作业指导书来控制作业中的风险。

1.2有计划地工作并注重其效率

该体系是以PDCA闭环管理原则为基础原则进行设计的,这就需要在计划、执行、检查、纠正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至于这样才能保证各个环节直接能够无缝衔接,真正的形成一个闭环体系。此外该管理体系也还很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的效率,否则就会影响整个体系高效的运行。

1.3该体系高度系统化,管理极为规范化

该体系的管理内容中包括了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并且环环相扣,这些环节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一系列链条式的闭环控制。比如该系统中的危害识别与评估、防控措施制定与实施以及检查和回顾等环节就构成了一条纵向的闭环,这只是该系统中的一条主题链式闭环,在该系统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小的纵向或是横向的闭环,而这些闭环最终构成这个体系的骨架。此外,该体系还要求企业制定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从而将管理工作与现场作业规范化。

1.4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一项工作,它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不断地改进生产过程,不断地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从而实现整体绩效改进,这一过程是每一个企业永不过时的话题。PDCA循环体系通过不断地回顾改进记录,并不断地分析当前的状况,定期进行审核,从而对现存问题进行不断的改进。这样通过长期持续的改进,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1.5创新的管理理念

该体系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固有思维,是以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以设备以及电网运行安全重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而建设的。所以说,其管理理念完全区别于传统理念,其专业化水平大大提升,因而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电力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由于供电企业的电力生产、电力基本建设、电力多种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生产特性及社会作用等多种原因决定了电力的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2.1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电力行业是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行业。电力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人心的稳定及社会的稳定。一旦发生电力生产事故受损害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电力生产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电力生产具有整体性,由于目前还不能做到让电能大规模的储存,因此电力在生产、输送和使用时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这三个环节是同时完成的,也就是所说的整体性。一旦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从而威胁到人身的安全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电力生产的整体性需要安全生产。

2.3供电企业发展本身要求电力安全生产

电力生产的基础是安全,假如一个经常发生事故的变电站,那么它就不可能做到安全供电和文明生产,如果系统经常发生事故,那么系统中的变电站及设备都不能正常运行,从而使电力的生产和输配处于混乱状态,因此供电企业发展本身也需要安全生产。

2.4电力生产劳动环境复杂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多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易燃易爆物品是电力生产劳动环境存在的几个明显的特点,这几个特点使得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工作中稍有疏忽都可能对在职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电力安全生产。

三、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的消除和控制

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可归纳为生产过程中对人、设备、环境风险因素的评估、消除和控制的综合管理。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要加大安监人员巡回检查力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以防为主"。因此,电力生产企业在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会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促进安全生产良性循环。

电力安全生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风险的消除和控制,实践中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3.1消除法

这是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的首选方法,也是最彻底的方法。在电力生产现场有相当多的危险源,如孔、洞、井、地沟盖板和栏杆缺口、导线绝缘破损、压力容器泄漏、旋转机械的异常运行,温度、压力、流量等监视参数的超标等,都是可以消除的,对此类危险源一经发现,应立即消除。但在电力生产中,有部分的危险源是无法消除的,这一方法存在局限性。

3.2代替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低风险、低故障率的装备代替高风险装备。电力生产企业从安全和效益的目的出发,对现有设备不断进行更新改造或采用先进的技术产品,已成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我们已经逐步将辖区内的少油开关进行无油化改造为真空开关或SF6开关,还有将手动调节改造为全自动控制系统等,这些均可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减轻运行人员操作的风险和劳动强度。又比如在我们的检修工作中,用新型清洗剂代替汽油清洗轴承等零部件,这样更有效的防止了现场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引发的各类火灾事故。

3.3隔离法

对危险源进行隔离,是电力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针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利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控制,确保危险源在指定区域或范围内处于可控在控状态。电力设备进行检修作业时,我们会严格将检修设备按"工作票制度"要求从正常运行的生产系统中隔离出来,这是将隔离法应用于日常生产维护工作中的实例。如:拉开刀闸,利用明显的断开点把检修设备和运行设备隔离;关闭阀门并在法兰处加上堵板,把检修的系统和运行中的系统隔离;在带电设备与检修现场之间,设置安全网或安全围栏,将作业环境和运行设备隔离;把乙炔、氢气、氧气、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在距生产地点50m以外的危险品仓库,使危险品与生产现场隔离等等。

3.4其他方法

其他的还有、工程方法、个人防护、行政方法等几种方法,针对我们公司的特点,我认为我们除了在工作中不断利用以上的三种已经提到的方法外,我们还应将安全风险控制的重点放在使用个人防护法和行政方法上。

结束语:

风险控制仅仅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中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消除和控制危险源,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方法。事故隐患无处不在,如不加以控制随时可能爆发事故。在企业内部,不管是管理人员、操作工人,甚至是临时工,每一位职工的言行都会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不同的效果,所谓"严是爱、松是害、放松管理事故来",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反对违章、崇尚遵章,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控制人的违章行为动机。

参考文献:

[1]谢禄波.浅谈如何解决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电子商务,2017(03).

[2]由勇,陈涛.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7(12).

[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