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针挑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壮医针挑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李世够

李世够(广西德保县中医院内科广西德保533700)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402-02

【摘要】目的观察壮医挑治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讲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壮医针挑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挑治疗法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壮医针挑临床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俗称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现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我国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痛风性关节炎约占关节炎患者的4.58%[1]。痛风的首发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亦是痛风的最基本的类型。发作多起病急骤,呈爆发性,其疼痛性质为刀割、咬噬样,关节及周围组织多存在红、肿、热、痛症状。初次发病时绝大多数侵犯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关节[2,3]。目前,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处理,选用药物为秋水仙碱加非甾体类抗炎药。这些药物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部分病人无法耐受坚持治疗。壮医针挑疗法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应用广泛的一种古老治病方法,壮医针挑治疗本病疗效满意,且无任何副作用。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施治方便、副作用小、疗效好、见效快等优点。逐渐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选择。我们通过采用壮医挑治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56例,女4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9岁,平均56.3岁。随机分组,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7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4]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主穴为双侧太冲、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曲池,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陶片逐层挑破皮肤、皮下纤维,并于针挑点针刺放血;患处阿是穴,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各距中心点约2cm共5个针挑点,常规消毒,用三棱针迅速点刺5个针挑点,垂直刺入约0.3-1.5cm(视患者年龄、体形等选择针挑的深度),然后稍用力挤压,可见白色石灰状物质被挤出,直至挤压再无渗出物为止然后给患处消毒加压包扎。治疗期间,要求低嘌呤饮食,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禁食高嘌呤的饮食,如动物内脏及海产品(肾、肝、肉汁、脑、沙丁鱼等)。忌食辛辣燥热,禁烟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针口2天内不用水洗,防止感染。一般针口完全愈合需3~5天。

对照组给予口服秋水仙碱片,首次剂量为1mg,以后每2h给药0.5mg,24h总量不超6mg,第2天改为每次0.5mg,每日2次。治疗组与对照组均1月后检查血清尿酸值。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

2疗效观察

2.1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痛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5]。

(1)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2)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3)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

2.2治疗结果

2.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采用卡方检验χ2=4.7059,P=0.0301<0.05

2.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变化比较见表2。

表2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尿酸变化比较(x-±s)

注:采用t检验,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尿酸,t1=0.4016,P1=0.6895>0.05;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尿酸t2=2.1794,P2=0.0334<0.05;

3讨论

壮医对痛风的认识及治疗作用

痛风在壮医中的病名是“隆芡”,壮医认为痛风(隆芡)是因内伤饮食,邪毒(热毒、湿毒等)入侵,阻滞龙路、火路,使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于筋骨肌肉关节而致[6]。

针挑疗法是传统医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理论依据《素问•调经论》“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壮医针挑疗法调理体表神经、血管(壮医称为龙路、火路)网结,疏经隧之滞,提升正气,逐毒外出,针挑直达病灶。其机理在于激发人体正气,将阻滞于人体二路内的邪毒,从体表上的特定气聚部位(穴位)拔出或驱出,使人体三气恢复同步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7];壮医针挑所选择的穴位(即挑点)是龙路、火路网络在人体体表的网结,在网结挑治,以达排毒逐瘀之目的[8]。通过挑刺皮肤浅表络脉,一方面直接祛除局部瘀血、邪毒。并且通过针挑刺激人体穴位、经络,从而达到通条“龙路”、“火路”两路,增强“谷道”、“咪胴”(胃)、“咪隆”(脾)功能,从而达到“驱邪外出”之目的。壮医针挑疗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运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记载的“九针者从南方来”,提示壮医针挑疗法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针挑疗法较之于西医方法简、便、廉、验的特点,易于推广,治疗效果理想。我们要充分运用针挑特色技法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特殊功效,促进壮医特色针挑疗法的不断发展,并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史方.上海市关节炎病抽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2):1136.

[2]SureshE.Diagnosisandmanageofgout:arationalapproach.PostgradMed.[J]2005,81:572-579.

[3]KimKY,RalphSchumacherH,HunscheE,etal.Aliteraturereviewoftheepidemiologyandtreatmentofacutegout.ClinTher,2003,25(6):1593-1617.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9-183.

[6]庞声航.王柏灿,莫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

[7]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70-75.

[8]黄柏灿.已故老壮医罗家安挑治小儿疳疾经验简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7,(2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