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诗歌兴趣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激发学习诗歌兴趣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谢华运

谢华运

廉江市青平镇翠英小学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随着语文课的深化改革,诗歌的学习和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了相对的重视,而且在小学生学习中,有必要学习基本的诗歌知识,只不过,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小学生年龄和知识等问题的影响,认为诗歌枯燥无味,诗歌教学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就能够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其兴趣,效果是很明显的。

关键词:诗歌学习;新课改;小学语文

一、导语激趣

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的熟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为教学信息中最先发送的“导语”,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好开端,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导语,其目的是为了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利用这种参与感带动出学生喜欢的新颖的学习气氛。精彩、新颖的导语,瞬间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教《七步诗》时,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问同学:1、“萁”、“豆”指的是什么?实指的各是谁?2、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4、谁要谁作这首诗?5、作这首诗后结果是怎样的?五个问题引起同学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渴望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通过我改善了循规蹈矩的开讲方式,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入了文本的介绍,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导语可以让学生对于古文学印象深刻,它不仅可以驱动他们的内心对于古文学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为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使之更快的接受知识,激发灵感。

二、多媒体激趣

在诗歌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深受同学欢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校活动后,学校基本上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古诗学习,记忆是一大难题。其实只要找到好的方法,背诵的问题也就更好解决。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针对于知识保存时间的实验,这项实验充分的验证了如果单纯的知识阅读、看书、听书,等等方式所记住的最多也不过是百分之三十,而如果同时听和看同时进行所收获和记住的知识大概有一半左右,而交流时所说到的这些知识却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数字很是客观。因此如果通过这个实验,将多媒体和交流讨论结合到一起,利用多媒体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在交流和讨论中表达出来,这种知识记忆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知识记忆。不仅不需要太过死记硬背,还能通过活学活用巩固相关的知识。比如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以文章的意思为主线,做出了一个有重阳节的的图片和播放陈少华的《九月九的酒》的音乐背景,让同学很快进入文章的氛围,从而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和思路。

三、表演激趣

语文其实主要是以实践为主,通过结合生活中的点滴就可以让学生将枯燥的课堂转化成多种多长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语文的诗歌知识通俗易懂。如教《七步诗》时,课前我布置同学们搜集该文的创作年代、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历史影响、轶事趣闻等。课堂上,我让同学们上讲台将搜集来的资料、图片逐一展示并介绍,与大家分享,同学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很快就感知了课文内容。最后,让同学们也用七步的时间写出自己的作品(如:写一句话),来一场秀,引起了轰动,在教学效果上可以看到有了显著成效。同时,同学们通过我将课文改编为舞台剧这一做法,积极参与表演并通过表演激发了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四、板书激趣

板书的存在其实是为了能让学生学习是个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突出诗歌中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记忆,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黑板形式,如树、网格、表格、图画等。语言知识结构可以是树状的,表格是比较和总结可用的形式。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在“作品、作者、风格、来源”在表格一栏中列出。同可以有意识地写一些错误的词,让学生填写或改正,并激发他们养成改错的习惯。有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概括。这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竞赛激趣

小学生朝气蓬勃,好表扬,有竞争意识。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同学们参与竞赛是提高他们学习诗歌兴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诗歌教学中,我常常有意识地为同学创造一些竞赛条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积极性,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如教《七步诗》时,老师先进行范读,然后著名的音乐配音,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行交叉阅读,并举行分组分角色朗读竞赛活动,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同学们在朗读比赛中体会该文的韵味,感悟其意境,又感受竞赛的乐趣。

同时,举办各种趣味的阅读比赛和演讲比赛,举办阅读、讲座、背诵、讲座训练和指导,增强语感,锻炼胆识,训练举止,积累名著语句。教学生先阅读全文,理解大意,然后翻译句子或意译的全部翻译方法,并教授具体的翻译方法,如专有名词和特殊句子。通过掌握观点、分析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主要事件,学会分析结构,评价技能,欣赏语言。学生运用上述方法练习后,我及时拨出疑难题目,激活他们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合理化知识点,使之变得困难。通过各种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绘画激趣

在诗歌教学中,我具有诗歌“诗有画”的特点,试图用生动的语言把“诗”和“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诗歌,展开联想想像,让远古的画面走进他们的脑海里,要求他们用笔画下来,来描述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幅画的美。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时,我的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铅笔,画画,然后展示图片进行描述。之后,通过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并展示一张同样能表达意境的图片,还要表现诗的作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插画工作表现之间的美丽意境,更多地体验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七、方法激趣。

古人说给予别人吃食,不如交与其生存技能。因此教导学生如何科学地学习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探索深邃的中国文化奥秘,轻松地学习,学得有趣,学以致用用,学会学习。

(一)、欣赏诗歌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使用参考书来理解意义并体验情感。将最喜欢的诗推荐给小组中的同学,先大声朗读,然后再谈谈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二)、自己动手写写诗

首先阅读材料中的诗歌,思考他们如何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再写一首诗;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诗歌。

(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阅读所收集的诗歌,也能阅读写自己的诗歌。首先讨论一组,对哪几首诗进行背诵,采取什么方式可以使我们小组演绎得更精彩;讨论如何开设一个好的诗歌阅读会。

(四)、合作编本小诗集

做一个小本里面可以贴诗歌和或者学生自己写,也可以写进去相关的故事或这首诗诗人的材料;可以给这首诗做说明,也可以将我们的诗用书法的形式写出来。给诗取一个好名字,钉装之后展示给全班同学,评出哪本而选材料丰富,编排更有创造力。

八、想像激趣

让课堂变得有趣,可以通过让学生联想并走进作者,走进主人公,与主人公面对面的沟通,拉近与作者、主人公的关系,将单调的文字引导成为一个画面。于是,作者或主人公携着远古的气息与思想情感汇入同学们的大脑,古今交融,超越时空,激发同学们探究的兴趣。如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在同学们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忆、异乡、异客”和“思亲”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力。教《七步诗》时,我引导学生跟主人公进行心灵对话:曹植,你好样!勇敢地和哥哥说出自己心中的痛苦!并间接巧妙地批评了哥哥的做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运用现代视角来想象,大大增强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不仅能熟练记忆古代诗歌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九、质疑激趣

“学则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想让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昂,通过不同的问题,在学习中找寻答案这样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主动探究。为了使同学们有大长进,在诗歌教学中,我不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从许多层面和不同视角研究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并给予赞美。通过询问和调查,激起学生们学习古代诗歌的积极性并带动他们对阅读强烈的兴趣。如何引导同学们质疑?第一,环境很重要,宽松的幻境可以让他们更容易提出自己的质疑,多多的鼓励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大胆的去猜测,在提出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后,也要肯定,打消他们因为外界因素退缩的疑虑。第二,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是必要的。在课堂上,学生的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是赋予学生学习的权利,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问走向产生质疑。在研究中,发现他们在思考、质疑、消解来获得他们新的知识。第三,还要教给同学们如何提出疑问的方法。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三是“为什么”。就一篇古诗而言,可从字词、句式、活用、结构、主题、语言等方面设疑、质疑,这样,能使同学们有疑可质,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通过实行以上这些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同学们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