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疗小组质量控制与干预对静疗工作的影响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静疗小组质量控制与干预对静疗工作的影响与体会

赵彩云张红

赵彩云张红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针对我院静脉输液治疗(intravenousinfusiontherapy,静疗)进行质量控制与干预,进一步提升静脉输液工作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护理。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6月静脉治疗对输液工具的选择、操作流程规范执行情况、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满意度等;2013年7-12月静疗小组对存在问题进行干预、督导和整改;2014年1-6月进行环节质量控制,统计出1—6月输液工具使用率、满意度、操作流程规范执行率、静脉炎发生率,与质控前进行比较。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前后,钢针使用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针使用率、深静脉置管率和操作流程规范执行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控制与干预,能全面提高临床静脉输液质量和内涵。

【关键词】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控制和干预;住院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057-03

Theeffectofqualitycontrolandinterventiononintravenousinfusiontherapyandpersonalexperience

【Abstract】ObjectiveThestudyisaimedtoimprovethequalityofinfusiontherapyandseekforsafeandefficientmethodforintravenousinfusiontherapy,withmeasureofthequalitycontrolandintervention.MethodDataofinpatientsinPeople’hospitalofDeyangcity,fromJan2013toJun2013iscollected,includingtypesofinfusiondevice,standardoperatingrate,incidenceofphlebitis,anddegreeofpatients’satisfaction.QualitycontrolandinterventiononrevealedproblemsareconductedfromJuly2013toDec2013.ThedatafromJan2014toJun2014,iscollectagainwithsamecontent.ResultTheuseofscalpneedlesfromJan2014toJun2014decreasessignificantly(P<0.05)comparedwiththesameperiodinlastyear,aswellastheincidenceofphlebitis.Meanwhile,theuseofretainingneedle,deepveincatheterization,aswellasthestandardoperatingrat,increase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Qualitycontrolandinterventioncanimprovequalityandconsequenceofintravenoustherapy.

【Keywords】Intravenousinfusiontherapy;Qualitycontrolandintervention;Inpatient

据国内外研究显示,目前9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但随着疾病谱复杂化,给药方式多样化,静脉治疗出现多途径、时间留置长的趋势,住院病人在接受静脉治疗时,如操作流程执行不规范、工具选择不合理导致静脉炎发生率增高、满意度下降等风险客观存在[2],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整体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我院静疗小组针对输液工具选择、操作流程规范执行、静脉炎并发症及满意度等相关因素进行质量控制与干预,经过临床实践,静脉输液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6月对全院31个护理单元输液工具选择、操作流程规范执行、静脉炎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相关因素工作进行摸底检查;2013年7~12月静疗小组利用品管圈手法PDCA循环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处置:Action)[3],将相关因素与存在问题进行干预、督导与整改,制定出相关标准,同时进行分层培训;2014年1月~6月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质量控制,观察疗效。

1.2方法

1.2.1质量控制前和质量控制时均固定于每月15日进行质量控制,时间段为9:30~12:00,该时间段为患者集中期,也是输液高峰。

1.2.2由1名静疗委员和2名静疗成员结合《静疗质量专项调查表》逐一对每位输液患者的输液工具选择、静脉炎并发症以及输注药物性质与类型进行调查,收集资料。

1.2.3由静疗委员发放《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各科室发放10份,被选对象必须在输液疗程达到一周和每天输液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患者。

1.3质量控制前干预措施

1.3.1强化组织管理,制定统一表格

建立分管院长——护理部——静脉输液治疗管理委员会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指导、会诊、相关资料收集、统计汇总、分析反馈;制定《静脉输液质量控制专项调查表》和《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控制及干预措施。

1.3.2制定相关标准,质量控制公平、公正

1.3.2.1制定《静脉输液治疗手册》我院静疗小组为了提升医院静疗工作质量,向着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道路发展,静疗委员制订《《静脉输液治疗手册》,内容包括:基础篇、制度篇、实战篇,内容丰富,贴近临床,人手一册。

1.3.2.2制定静疗各项操作流程及示意图静疗小组通过整理与分析,列出十项操作流程【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PICC维护、已置PICC静脉输液、已置PICC取液、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维护、已置CVC静脉输液、已置CVC取液、留置针静脉输液、已置留置针静脉输液、已置留置针取液]]评分标准与示意图,让我院护士可以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静疗小组不定期进行督导与干预,提升护理质量。

1.3.3加强培训静脉输液治疗知识静疗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并安排静疗委员、静疗小组成员或相关人员给予分层次授课。培训内容:2011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4年5月1日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标准》、我院静疗小组制定的《静脉输液治疗手册》、药理学、血管解剖以及沟通交流等,提高护士综合能力、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的识别、预防、处理能力。

1.4质量控制措施与现场干预

1.4.1静疗小组每月15日进行一次专项质量控制,根据质量控制内容制定质控细则,按照《静疗质量专项调查表》进行质控,质控前由静疗组长统筹安排,静疗委员1名与小组成员2名随机分成5组,每个小组负责质控7~8个临床科室,内外科交叉质量控制与现场干预。

1.4.2每次专项质量控制结果通过静疗委员整理与讨论,利用品管圈手法对发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要因,制定相应对策,绘制图表,将质量控制结果与对策通过电子A8系统发送给各科室护士长及静疗小组成员,各科室认真学习,找出工作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同时静疗小组再将各科室存在问题列入下次质量控制重点,进行PDCA循环,认真实施,在下月进行效果评价,加强质控与干预。

1.5效果评估

1.5.1输液工具合理选择与静脉炎发生率我院《静疗质量专项调查表》对输液工具选择主要根据患者输注药物性质和类型(PH值、高渗透压、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化疗药物)等相关因素进行制定,质控时3名小组成员分别对每位患者当日的输液部位、输注药物、输注工具和是否发生静脉炎进行统计与调查,从而评判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1.5.2操作规范流程执行力按照我院静疗小组制定《静脉输液治疗手册》中的各项操作标准为准则,每次质控时全院统一其中一项操作作为考核要求,被考核人群均为5年以内的护士,考核人为静疗委员,考核时给予心理干预,解除操作者紧张情绪[4],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公正。

1.5.3满意度按照我院静疗小组制定《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标准,涉及14个项目,其中内容包括服务态度、等候时间、护士的穿刺技术、输液工具选择、并发症处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质控时由静疗委员统一发放给患者,被选对象必须在输液疗程达到一周和每天输液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患者。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质控前与质控后比较钢针使用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针使用率、深静脉置管率和操作流程规范执行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质控前与质控后钢针、留置针、深静脉置管、操作流程规范执行、静脉炎与满意度的比较

*深静脉置管包括CVC和PICC

3.讨论与体会

3.1我院输液工具的优化趋势

按照静脉输液标准,在导管选择方面,护士应根据治疗方案、治疗的时间、留置时间、血管的完整性、患者的意愿以及护理装置的现有资源,选择适宜患者血管通路需要的导管类型。从表1中我们能明显看出我院输液工具在质控前与质控后有明显差距,钢针使用率明显下降,而留置针和深静脉置管率(PICC和CVC)处于明显上升趋势,说明我院静脉治疗在输液工具方面正处于优化趋势。减少钢针使用率,增加留置针和深静脉置管,不但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还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保证操作流程规范和护理人员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3.2持续坚持静疗质量控制,保证长效机制评判

静疗小组按照标准长期对静疗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各个临床科室在静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或安全隐患等,静疗小组进行分析、讨论、评价与总结,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标准,并及时反馈,按照品管圈手法PDCA循环进行追踪,及时有效的改进,有效地发挥静疗质控小组的监控作用,保证长效机制的评判作用,促进静疗工作的发展。

3.3将存在问题进行PDCA循环,提升护理内涵

PDCA循环是品管圈(QCC)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活动工具,又称“戴明循环”,是由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处置(Acition)四个环节组成的管理周期反复循环。它恰似一个不断旋转的循环,推动者管理过程不断向前发展[3]。静疗小组将质量控制的结果通过静疗委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和标准反馈给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学习、整改,同时静疗小组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后列入下次质控重点,不断循环,从而达到静疗护理质量不断提升的作用。

3.4静疗小组质量控制在静疗工作中的意义

传统临床静脉输液采取全面质量控制,无针对性质控项目、无明确的质控标准与细则、无关键环节控制,使相关影响因素不明确,对临床静脉输液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整改和规范,导致静疗工作形成恶性循环,静脉输液质量滞后。我院静疗小组通过制定《静脉输液治疗手册》、操作流程与示意图、操作评分标准、针对性的质控细则和专项表格,对临床静脉输液治疗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质量控制和干预,从系统中找问题,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存在问题的根因,提交护理部审核,然后将根因分析和改进措施通过A8系统发放到各科室护士长与静疗小组成员进行落实,提高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连续性。

3.5开展分层次继续教育,提高临床护士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规范性,同时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静疗小组加强对临床护士静脉输液标准、操作流程、药理学、血管解剖学以及沟通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分层培训,促进了临床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5],培养了护士积极上进,虚心好学的精神,在全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临床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格执行各项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流程规范和护理行为,强化安全意识[6]。通过开展分层次继续教育,提高临床护士提高临床护士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规范性和认知度,同时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效的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6质量控制提升静疗小组成员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热情

静疗小组成员是各科室经过静心筛选、护理部审核后加入静疗小组,由责任心强,积极进取,思想素质高,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扎实、操作熟练的骨干护士担任。静疗小组为了提高静疗工作在各科室的执行力,将各科室的小组成员按批次纳入每次专项质控成员,随同静疗委员共同进行质量控制,从中培养静疗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她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热情。

3.7质量控制转变了护士理念,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习惯

静疗质量控制转变了护士只要完成打针、加药等操作就算完成了工作任务,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等待红灯呼叫等被动服务理念。通过质量控制、现场干预及教育培训培养了护士严谨的工作习惯:如输液部位和输液工具选择,操作流程中的评估、反问式查对方式、手消毒依从性、执行单及时签名或PDA及时扫描、健康宣教等。使护士更加贴近病人,预见性评估输液病人,主动了解输液病人的需求,提高了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展示出自身的专业价值,提高病人对临床输液护士的依从性和信任感。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静脉输液质量控制与现场干预,同时借助品管圈手法PDCA循环,将存在问题进行循环质量控制,制定相关标准,大大提高了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对操作流程规范性的依从性以及根据输入药物性质和时间正确选择输入工具,降低患者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医患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同时增强护士的安全与风险意识,有效提升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护士自身价值,同时为静脉输液治疗的专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腾珍.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化现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2):279-280.

[2]张敏,蒋萍,罗琴.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中实施标识化管理的实践与成败[J].护理学报,2007,(5):36-38.

[3]郑树森主编.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4]李忠琼,雷晴,贺玉兰,等.护理干预在减轻体检者静脉穿刺疼痛的运用[J].四川医学,2014,35(2):264-265.

[5]赵玉萍,李素慧.护理学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2,2(6):34-35.

[6]金贞玉,梁娥,黄国峰.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在急诊科综合病房实施中的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