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愤怒管理团体辅导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高职院校大学生愤怒管理团体辅导设计

张芬芳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萍乡337000)

摘要: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表达生气,可就难上加难。”生气是人类一项基本情绪,从起源来说,生气被认为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本能”,用来应对外界的危险,警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对愤怒管理不当,影响了人际关系和问题解决,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人际冲突和恶性暴力事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愤怒源头,处理方式具有一些共同点,而个别谈心,由于时间、精力及有效性有限,且有时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配合。因此,愤怒管理的团体辅导是一项较为经济的手段,是降低高职院校学生愤怒水平和提升愤怒处理水平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愤怒管理;团体辅导

1.愤怒管理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愤怒管理是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个体改变其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Stern,1999),具体做法包括思维重构、行为挑战、情绪监控等。愤怒管理的宗旨并不是企图消灭愤怒或压抑愤怒情绪,而是帮助个体提高与愤怒相关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自我监控能力(Iwaniec,2006),从而达到帮助个体自我调节愤怒表达的方式、频率、强度等,减少人际间的敌意性反应。

2.愤怒管理团体辅导方案设置

2.1团体辅导的名称及性质

本团体辅导名称为:“愤怒管理之做生气的君子”,属于以培养学生愤怒管理能力的发展性、结构性同质团体。

2.2团体目标

对大学生中高愤怒群体进行干预,使之能意识愤怒源头,降低愤怒水平,提高愤怒表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冲突情境下的个体问题解决能力。

2.3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一名,有心理咨询理论和团体辅导实践经验,助手兼观察者1-2名,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参加过团体辅导,接受领导者的培训。

3.团体方案整体设计

第一单元:破冰阶段。本单元主题“萍水相逢”,以“大风吹”活动消除彼此的陌生感,活跃团体氛围;以“人以群分”和“认识你我他”让成员获得初步认识,建立信任感和团体契约。

第二单元:认识愤怒。

本环节设计三个活动,在继续活跃氛围的基础上,让成员初步了解愤怒的产生、表达及其产生的后果,认识到愤怒需要管理,管理好的愤怒不仅能克服很多消极后果,而且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首先进行活动“愤怒成语大竞猜”,以破冰阶段“人以群分”划分的小组为本次活动分组,每组一人根据领导者提示的成语进行无语言的表演,由小组其他人竞猜,答对数量多的小组赢得本轮活动,获胜的小组可获得其他小组的一句赞美词或者一个拥抱。随后继续第二项活动“以怒制怒精彩片段”分析,节选美剧《Lietome》中特定两段,用以向团体成员展示我们是如何发现愤怒,愤怒的内涵及我们通常怎样去表达愤怒的。最后,开展“生气好坏大辩论”,任由小组成员充分表达对生气的利弊之说,随后进行总结。先对前两个活动进行总结,愤怒内涵有三,即内在体验、外在表现和生理唤醒。愤怒的产生最开始是人类的防御机制,也是动物的本能,是在遇到危险时的警示灯,但人除了动物本性之外,还有社会属性,因而必须根据社会规则,对愤怒加以修饰,对我们的愤怒行为加以调节,避免产生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生气本身不存在好坏之分,对“生气好坏大辩论”的结论应该是对生气进行管理,对消极面进行调节引导,使其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单元:觉察愤怒。本单元“照镜子”和“愤怒自画像”两项活动,引导成员探索自我,觉察自身生气表现,体验生气感受,以便进行后期的愤怒调节。

首先,小组内两人成组,其中一人根据领导者提供的家庭成员或朋友,回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生气场景,并将它表演出来,另外一人充当镜子,将他的表演像镜子一样显现出来,这时,表演者就会清楚了知道自身生气的表现,觉察到自身生气的一系列反应。随后,进行第二项活动,即“愤怒自画像”,每人发放一张印有人形的A4纸和一些彩笔,引导成员将自己生气的样子画出来,还可根据自身情况,让成员自行添加,自画像完成后在小组内分享自画像,每小组内选出“最生气”的人,与所有成员一起分享。最后,领导者进行总结分享,强调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生气的样子,这个样子并不“好看”,相信大家也一定不想让别人看到这样的自己,所以,要进行愤怒管理,觉察是第一步。

第四单元:表达愤怒。本单元以“我的生气故事”为主题,设计两个系列活动,即“自编自导我的生气故事”,“重构我的生气故事”,重温愤怒情景,再次体验愤怒感受,引导学员重新审视愤怒,并在原来的愤怒情景中改变愤怒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

首先进行“自编自导我的生气故事”活动,各小组成员内部分享自己的生气事件,选出有代表性的生气故事,将生气故事表演出来,总结故事中人物的生气表达方式并分析利弊。领导者对大家所提出的表达方式进行分类总结,提炼表达规则,并对每个小组的生气故事分析指导。随后进行“重构我的生气故事”,根据领导者的指导,每个小组选择合理的方式,重构生气故事,故事主人公以新的方式情景再现,事后分享改变后的感受。

第五单元:调节愤怒。本单元设计两项活动,即“腹式呼吸”“红黄绿灯”,在以往的情绪管理方案中,往往将放松训练放在辅导之首,本次辅导中,将“腹式呼吸”与“红黄绿灯”结合,也就是将生理体验训练和认知训练相结合,更好地达到调节愤怒的效果。

研究表明,愤怒时往往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呼吸紧凑,血液回流至四肢,四肢充满力量,相反,大脑却缺乏监管,出现常说“大脑中一片空白”“头脑发涨”的现象,这时,放松训练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给我们“身体降温”,让理智回到原位,正常思考。“腹式呼吸”是放松训练的一种,简单易操作,在此处应用放松训练为接下来的“红黄绿灯”活动打基础。随后,先行讲解红黄绿灯的涵义,即红灯为觉察到愤怒,并立即喊停,黄灯为审视情况,寻求愤怒内因,并找到达到目的方案,绿灯为行为实施,避免被愤怒绑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向成员展示案例《一滴水惹的祸》,让成员练习使用红黄绿灯的时机和方法。

第六单元:结束阶段

本单元设计两个活动,即“分享总结”和合唱“莫生气歌”,首先全员用一句与“愤怒”相关的话来总结本次团体辅导的收获;随后,音乐响起,大家合唱“莫生气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大家的情绪受到感染,愤怒管理的意识再一次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4.

[2]张芬芳.小学教师生气表达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5.

[3]隋光远,施丽君.生气情绪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4),90-94,2005.

[4]林成堂.教师感情表演规则的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5]丁聪聪.教师情绪表达规则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张芬芳(1989.04—),女,安徽安庆人,心理干事/助教,研究生学历,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学校教育学,情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