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高频超声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侍艳王兴峰

侍艳1,2王兴峰2

(1苏州大学2150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2222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057-02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9-2012.9临床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208例(观察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及治疗后随诊,并与同期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腹腔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实性低回声结节,呈椭圆形,皮髓质分界清楚,边界清晰,可见淋巴门结构,纵径均大于1.0cm,纵径/横径≥2,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节内可见规则走形树枝状血流,经过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肿大淋巴结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对照组儿童的腹腔内也可见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结节较小,皮髓质分界清楚,边界清晰,可见淋巴门结构,纵径均小于1.0cm,纵径/横径>2,彩色多普勒淋巴节内血流显示不清。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观察组选取我院2010.9-2012.9临床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208例,其中男112例,女96例,年龄8月-12岁,平均年龄5.4岁,并随机选取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0月-13岁,平均6.2岁。

1.2仪器与方法应用GELOGIC7PRO和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2MHZ,变频探头。患儿取仰卧位,对全腹肠间隙进行连续扫查,观察腹腔内有无异常包块,肠间隙有无积液,有无肠套叠、增粗的阑尾,重点扫查右下腹回盲部,脐周,观察有无淋巴结,以及淋巴结的大小、数目、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测量纵径、横径、并计算纵径/横径比值,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嘱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

2.结果

观察组208例患儿肠系膜根部可见多个(≥3个)不同程度肿大淋巴结,多分布于右下腹、少部分位于脐周及左上腹,形状呈椭圆形,皮髓质分界清楚,边界清晰,可见淋巴门结构,纵径均大于1.0cm,纵径/横径≥2,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节内可见规则走形树枝状血流,治疗2周后复查,肿大淋巴结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对照组儿童的腹腔内也可见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结节较小,皮髓质分界清楚,边界清晰,可见淋巴门结构,纵径均小于1.0cm,纵径/横径>2,彩色多普勒淋巴门内血流显示不清。两组测量值对照表见表1:

表1

P<0.01

3.讨论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7岁以下,多发生于冬春季,可能与冬春季节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易复发,临床主要以腹痛为主,部位不一,以右下腹多见,疼痛性质不定,可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一般无压痛与反跳痛[1]。儿童腹壁较薄,脂肪组织少,腹腔前后径较小,为高频探头的探测提供了穿透的优势,同时高频探头分辨力高,可以清晰显示儿童腹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其所在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同时可以鉴别有无腹腔内合并症,如阑尾炎、肠套叠、腹腔积液、肠梗阻等。

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在2-5mm之间,淋巴门无血流信号,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的平均纵径为4.3-5.1mm,横径2.1-2.5mm[2]。而本组病例研究显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肿大的淋巴结绝大多数位于右下腹回盲部附近,数目≥3个,边界清,呈簇状分布,彼此无融合,淋巴门清晰可见,CDFI可见淋巴门内血流信号丰富,肿大的淋巴结纵径均大于1cm,有的甚至达2.3cm,横径大于0.5cm,纵径/横径≥2,这与正常淋巴结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同时对患儿进行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高频超声,淋巴结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更为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高频超声除了可以清晰显示儿童腹腔内肿大淋巴结外,还可与以下疾病作鉴别: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一般先出现疼痛症状,后出现发热症状,压痛点一般局限在在麦氏点处,并伴反跳痛,超声检查优势可探及肿大的阑尾回声,有时候可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数目一般少于3个。超声检查对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很高,甚至优于临床实验室检查[3]。②恶性淋巴结肿大:可出现相应的基础病症状,超声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失去正常形态,纵横比<2,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可相互融合,淋巴门结构消失,血流信号失去规则的树枝状走形,呈杂乱无章走形。③小儿肠套叠:患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可伴有果酱色大便,腹部检查可触及包块,高频超声可见腹腔内出现异常包块,横切面探查可见多层环形回声,强弱相间,外圆呈一均匀低回声,即“靶环征”[4],纵可见多条平行排列的强弱相间的回声条呈套管状,同时可合并近端肠管扩张。④淋巴结结核:患儿可由消瘦、盗汗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经抗炎治疗无效,超声检查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内可见钙化灶及坏死液化区,累及的淋巴结较多,且相互之间有融合[5]。

总之,高频超声具有安全、经济、方便、无创、无辐射、可反复检查等优点,便于治疗前后对比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客观的诊断依据,因此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092.

[2]张韬,陈悦,詹维伟,等.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61.

[3]GroseljGrcncM,RepseS,VidmarD,ctal.Clinicalandlaboratorymethodsindiagosisofacuteappendicitisinchildren.CroatMedj,2007,48(3):3532361.

[4]夏焙,吴瑛,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0.

[5]朱文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8):11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