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118例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3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118例效果观察

黄宏娟

黄宏娟(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妇幼保健院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提高抗早孕成功率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本院收诊自愿要求服药终止早期妊娠的妇女118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对照组和联合用药加处理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实验组根据孕妇孕龄加用相应处理:孕龄<49天者对照组相同,孕龄≥49天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流产后每天肌注缩宫素10单位连注3天;孕龄大于10周的孕妇,在服药基础上加400微克米索置于后穹窿。结果本次实验加处理终止妊娠的成功有效率达到91.5%,与对照组有效率76.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是安全有效的终止早期妊娠方法,加用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早期妊娠

【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098-02

终止早孕是非意愿妊娠的补救措施,目前处理避孕失败的一种主要补救方法是人工终止早孕,指妊娠12周以内用人工终止妊娠的方法,随着妇产科学的发展,用药物流产方法终止妊娠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流产是继人工流产术之后的另一种流产方法,其具有痛苦小、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临床效果较好、应用广泛的抗早孕方法是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两种药物终止妊娠。米非司酮是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化学结构为17β羟-11β(4-二甲基苯胺)17α-丙炔基-4,9双烯-3-酮[1]。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并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但由于该药不能引发足够的子宫活性,单用于抗早孕时不完全流产率较高,而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前列素PGE1类似物,它通常用作口服药剂用于预防和治疗由非甾体抗炎药,研究表明,前列腺类药物具有松弛宫颈作用,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类似物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药物流产,与传统口服雌激素药物相比,有更好的软化宫颈扩张宫颈的作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更高[2]。本文作者总结相关工作经验,目的在于探讨本院实际工作中两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实际经验,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本院计划生育门诊收诊,自愿要求服药终止早期妊娠的妇女118例。孕妇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5.4岁,孕龄2~12周。患者给药前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凝、血型、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孕妇详细记录其孕次、流产史、产次及分娩方式、停经天数,妇科及超声检查结果:子宫位置、是否合并子宫肌瘤和慢性盆腔炎性疾病、胚囊最大径线及有无胎芽。符合以下标准,共计118名孕妇入选:停经12周以内(从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经妇科检查、尿B-hcG及B型超声检查证实为正常宫内妊娠;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尤其无心血管、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最近3个月(包括停经以来)未哺乳,未应用任何甾体药物及宫内节育器;无长期服药史,无烟酒嗜好;无使用米非司酮及/或PG禁忌症;愿意定期接受随访;在月经恢复之前不使用影响米非司酮及/或PG作用的药物,甾体药物及宫内节育器;签署志愿参加临床试验的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将118名孕妇根据孕周、年龄、孕次等因素随机分入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常规用药对照组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处理对照组。两组孕妇当日晚及次日早、晚各服米非司酮50mg,均于空腹或进食后2h服用,服药后须再禁食1h服药后于第4日晨到医院门诊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处理组患者根据孕周相应处理,方法如下:孕龄<49天者,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孕龄≥49天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流产后每天肌注缩宫素10单位连注3天;孕龄大于10周的孕妇,在服药基础上加400微克米索前列醇置于后穹窿,以提高流产成功率。两组患者均于服药后的第三日来院观察12小时,记录孕囊排出时间。孕囊排出后第8、15天及第1次月经复潮时持随访卡返回医院复诊。对用米索前列醇后第7天孕囊仍未排出者,经手术终止妊娠。孕囊排出后出血超15d,则行妇科检查、尿hCG测定及B超检查,以确定宫内有无组织残留,寻找出血原因。

1.3观察指标

用药后准确记录腹痛情况、阴道出血量、胎儿胎盘排出时间和其他反应,15天后复诊,详细记录流产结果和阴道止血时间,随访两月,记录患者恢复月经时间。流产效果评价指标:1,流产完全:服药后孕囊自行完整排出,或未见孕囊完整排出,但经超声检查宫内无妊娠物,未经刮宫,出血自然停止;2,流产不全:服药后孕囊自然排出,在随诊过程中因出血过多而行刮宫术,或流产后15d复查,阴道流血未净而行刮宫术。刮出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绒毛组织或妊娠蜕膜组织;3,流产失败:服药后第7天未见孕囊排出,经B超证实胚胎继续发育或停止发育,需行刮宫术终止妊娠[3]。终止妊娠有效率为流产完全人数/总人流数。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两组间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一般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

2.结果

研究对象用药前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既往妊娠情况、既往分娩情况、停经天数和孕囊直径差异无统,具有的可比性。随访1月,两组118例孕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中以恶心反应最常见,所有对象服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29例孕妇在服药6小时内排出完整胎囊;16例于服药后2小时内无腹痛,增加给药剂量后排出完整胎囊;11例于服药7天后仍未见胎囊娩出,出血量不多,无腹痛,B超检查宫内仍可见椭圆形光环,但其周可见液性暗区,为不全流产,药流失败,给予清宫术处理,考虑不成功原因为孕妇孕龄大于7周引起药物流产失败。3例于服药后2h出血量多,未见胎囊排出,及时清宫。加处理组,44例孕妇,在服药6小时内排出完整胎囊,10例于服药后2小时内无腹痛,增大米非司酮给药剂量后排出完整胎囊,5例给药后未能排出孕囊,予以清宫,考虑孕龄过大引起药流失败。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与加处理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格2.术后随访2月,比较两组孕妇孕囊排出后阴道出血量,结果提示,对照组59名患者中,28例出血量与往常如月经相当,31例量多于月经,但无大出血情况发生,实验组59名患者中,38例出血量与往常如月经相当,21例量多于月经,无大出血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出血量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女性恢复月经时间24~48天,平均36.2天,加处理组复经时间27~40天,平均32.3天。对照组阴道止血时间10~19天,平均11.4天,术后一周止血率为66.9%。加处理组给药过后阴道止血时间5~17天,平均9.3天。术后一周止血率为75.2%。两组间术后一周止血率,出血时间、复经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格3。通过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均提示,孕妇孕龄越小,则完全流产率越高、阴道流血量越少、流血时间越短。

3.讨论

米非司酮在受体水平抗孕激素,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作用,解除孕酮对子宫的抑制,促进子宫肌收缩,并抗着床,使蜕膜、绒毛膜组织变性坏死。同时临床研究显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具有良好的软化宫颈扩张宫颈的作用,有助于胎儿胎盘的自然娩出,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使子宫收缩强度增加4~9倍,促使子宫口扩张,达到终止妊娠效果[4]。虽然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与抗早孕的效果已经被证实,但治疗效果受到孕龄的限制,对于孕龄小于7周孕妇,治疗效果较好,而本次实验根据临床经验设置,结果提示,在加用处理方法组,加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对于孕龄大于7周,而小于10周的孕妇,能提高流产成功率。加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与两药联合应用相比,具有更好的软化宫颈扩张宫颈的作用,患者人流成功率显著提高。根据文献报道,米非司酮应用于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也能达到90%(药物流产所指的完全流产一般指无需做任何原因清宫的完全流产),而完全流产率达到90%以上即可应用于临床[5],但药流受到孕妇孕龄的限制较多,因此次实验观察以临床经验为依据,选择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作为首选人工流产药物,同时根据孕妇状况加用处理方法,达到了理想效果,联合用药组,完全流产率得到提高,尤其是对于孕龄大于7周的孕妇。实验结果同样提示,联合用药组孕妇完全流产率与孕妇年龄和孕产次并无直接联系,但孕龄越小,孕妇的完全流产率就越高。在联合用药后,患者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总体结果安全有效。然而,由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影响导致子宫内膜修复障碍,及其对蜕膜生长的抑制作用的可逆性,能增加阴道出血量,延长出血时间[6],本次实验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阴道止血时间,恢复月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加处理组患者阴道止血平均时间为9.3天,处于理想可控范围,未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副反应,且月经恢复时间为32.3天,结果较为理想。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妇女的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与孕妇孕龄有关,孕龄越短,阴道流血量越少,流血时间最短,当孕妇孕龄小于7周时,效果最佳。综上所述,两药联合加处理抗早孕效果稳定,尤其是应用于孕龄大于7周的孕妇。

参考文献

[1].黄瑞连,欧定宏.米非司酮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3):142-144.

[2].王亚琪.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生,2012,14(22):149.

[3].王海云,帅文,陈翠琴等.口服米非司酮预防早孕人流不全的临床研究[J].生殖与避孕,2007,27(10):684-686.

[4].田大彤,武昕.影响药物流产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2):149-151.

[5].邹燕,李幼平,干昌平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有效性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8):619-630.

[6].沈杨,赵维英,任慕兰.复方米非司酮终止7周内早孕的临床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2007,26(6):46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