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报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手足口病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报道

刘忠慧

刘忠慧(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中医院云南普洱6762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多以畏寒、发热、手足口泛起水泡疹为主,属自限性疾病,一般疗效好,但严重患者可能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肺炎、心肌炎而临床死亡。我科在今年收治病历中有2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现报道如下,望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引起注意。现报道如下:

一、病例

病例1:患儿,吴正义,男,4岁,因畏寒、发热、食欲下降1天就诊,查:T38.7°C,R22次/分,P86次/分,咽充血,扁桃体II度红肿,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考虑急性咽炎,因患者无手足口疱疹等,不考虑手足口病,给青霉素、利巴韦林针看炎、抗病毒治疗,但患儿病情无好转,次日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头痛,呕吐数次,且患儿出现精神萎靡,查体T39.4C,R26次/分,P94次/分,患儿精神萎靡,一般情况差,咽充血明显,扁桃体II度红肿,无脓苔,唇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科闻及少许痰鸣音,心率94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触压痛,肠鸣音正常,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神清精神差,精神萎靡,记忆力正常,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十二对颅神经正常,全身痛觉过敏,双侧巴氏征阳性,颈抵抗明显,双侧布鲁金征、克尼格氏征阳性,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立即给吸氧,给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针抗炎、抗病毒,给甘露醇脱脑水肿,沐舒坦止咳、化痰治疗,患儿病情无好转,并逐渐加重,急送上级医院治疗,上级医院行咽拭子及大便病毒分离后确诊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并作相应抢救治疗,患儿于当晚23时左右出现咯粉红色泡沫痰,心率160-180次/分左右,并出现呼吸困难,经脱脑水肿、强心利尿等积极抢救治疗,患儿症状无好转,于次日05:40时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于10:40时临床死亡。

病例2:患儿,杨志雄,男,4岁2个月,因手足口泛起疱疹3天,发热、咳嗽、咳痰1天就诊,查:T38.7C,R23次/分,P76次/分,手掌、足部、口腔均可见散在红色丘疹,表面可见清亮泡液,皮疹无触压痛,咽充血,扁桃体II度红肿,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考虑手足口病,并给阿昔洛韦抗炎、头孢曲松钠抗炎等治疗,患儿于次日出头痛、食欲下降、呕吐等,查T39.2°C,R22次/分,P84次/分,手掌、足部、口腔均可见散在红色丘疹,表面可见清亮泡液,皮疹无触压痛,咽充血,扁桃体II度红肿,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率84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触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神清精神差,精神萎靡,记忆力正常,十二对颅神经正常,全身感觉过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奥本海姆征阳性,颈抵抗,双侧布鲁金征、克尼格征阳性,头颅核磁共振示:脑膜炎表现,行咽拭子及大便分离等检查,确诊为手足口病,诊断为: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续给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抗炎、抗病毒,并给甘露醇针脱脑水肿等治疗,并严格控制输入液量,经治疗后第3天症状好转,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出院。

二、讨论

手足口病发病机制是病毒从咽部或肠道侵入,在局部黏膜或淋巴组织中繁殖,并由局部排出,此时可引起局部症状,继而病毒又侵入局部淋巴结,并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经血循环侵入网状内皮组织、深层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处大量繁殖并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还可随血流进入全身各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心脏等处,进一步繁殖并引起病变。易感者感染EV71病毒后,出现血管变态反应和组织炎症病变,当病毒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组织炎症较神经毒性作用更加强烈,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内皮最易受到损害,细胞融合、血管炎性变、血栓形成可导致缺血和梗死,而在脊髓索、脑干、间脑、大脑和小脑的局部组织中,除嗜神经性作用外,还存在广泛的血管周围和实质细胞炎症,故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为类似脊髓灰质炎的瘫痪,发病极少,常发生于起病后5天至6周。临床上表现为先有1~3天的发热和全身症状,而后出现神经根痛和急性瘫痪,呈不对称性,一个或多个肢体瘫痪,第2~3周出现肌肉萎缩,常遗留后遗症,半数病例可出现眼球麻痹,偶可出现呼吸困难。早在1995年美国就报道感染EV71病毒后第1~3天内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发绀和休克,胸片显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90%的病例于发病后12小时内死亡。有研究表明是由EV71首先破坏脑干组织特定的具调节功能的结构,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最终导致肺水肿而死亡。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故常被临床医生常忽视,加之患儿家长诉述病史不全,儿童查体不配合,常导致诊断不明确,病情延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本人希望通过上述病例,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乡村医院,在诊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认真体检,多留以分心,及时发现该病,并及时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合理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维治主编《神经内科》第五章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614-615).

[2]张季平主编《临床内科学》第二篇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第二章病毒感染第14节病毒性脑炎(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