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加强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思考

马成国

马成国(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哈尔滨150040)

摘要: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社会工作角色,提高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理论运用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出加强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实践动手能力;应用;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9-0282-02

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日制本科生的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沿袭了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理论教学服务,验证与说明理论的传统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科技含量、技术密集程度明显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已十分迫切,而现有的本科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普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短期内难以适应一线工作要求。因此,加强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既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一种需要。它的发展将有利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有利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步人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实现能够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

2加强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若干对策

2.1实验室为本科生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实践机会实验室本着边建设边运行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人才优势。实验室充足的课题资源,为本科教学的理论知识提供了实践机会。实验室研究人员及理论课教师作为本科毕业生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有针对性的设置了学生们的实践题目,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参与到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来。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并且有助于学生将大学中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体会一下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如何指导实践,让学生具体做出独立完成的课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富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和下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设计课题都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有效的利用了实验室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课题资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提供了实践机会。

2.2本科生导师制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形势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就业、目标设定方面存在很大盲目性,加之学分制、选课制在高校中的普及,这些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各高校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本科生中建立导师制度应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本科生导师的作用主要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全体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

本科生导师制源于国外,在我国目前还是一项新事物,尚处于试行探索的起步阶段,很不成熟。因此,我们在实行导师制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考核与监督机制。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以免出现导师工作量过大,无暇指导学生的情况,使导师制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次,最好是把日常考核与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这样,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导师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作出调整。第三,考核导师的工作量、工作绩效并作出相应的薪酬激励。最后,本科生导师制的组织管理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的组织协调问题,因此,各部门之间要保证统一领导,互相配合并监督实施,这样才能确保本科生导师制能够行之有效。

3深化教学改革

上面探讨了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本科人才,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

3.1课程建设和改革应用本科教育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上应当体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的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几门实践课程,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课程与未来企业的关系,应用本科的专业口径应该更宽一些,但比普通本科教育要求要低。

3.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培养应用本科人才的关键。基于应用本科人才的特点,教师不但要求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等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要结合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3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应用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因此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在确定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

综上所述,提高应用本科教育质量,正确认识加强在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就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毕兴民.本科生导师制在构建优势学科中的作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2).

[2]刘振彪,陈晓红.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4).

[3]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4).

[4]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