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

张冬冬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国家电力工程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电力资产管理的飞跃,研究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对于提升资产管理效果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文章介绍了RFID技术原理,分析了传统电力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展开了探讨,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电力资产;管理系统;应用

1电力资产管理的主要特征

所谓电力资产管理,指的就是将设备台账以及企业的资产作为基本立足点,把工作报告的上交、审批以及实施等作为中心轴线,参考当前电网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电力系统的检修方案、预防性维护形式等,对电力资产进行全阶段、全方位管控的过程。开展电力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资产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电力企业的运营投入资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电力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的主要代表,其在初期建设中所投入的资本是巨大的,整个企业所拥有的电力设备数量非常大,资产管理的涉及面广、周期长,再加上资产类型多种多样、性质各不相同,这就导致资产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电力资产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及包容性,因此电力资产管理具有下列几点特征:第一,电力资产管理一直被看作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企业运营数据、现场数据等的处理。第二,电力资产管理与电力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是融为一体的,其管理的全过程根据电力系统的建设周期可划分为前期管理阶段、中期管理阶段和后期管理阶段。第三,电力资产管理在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它包括方案编制、实施以及评估三大阶段。

RFID从1980后兴起,现已逐渐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将有关目标的信息打包封装在RFID标签中,通过射频信号将封装的信息传递至RFID读卡器中,将封装信息解码进行识别。这样使得该技术可以远距离、无线非接触方式操作,同时它可实现运动目标识别、多目标识别,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场合。其突出优点是环境适应性强,能够穿透非金属材质,数据存储量大,抗干扰能力强。RFID技术在交通运输、门禁安全、身份识别、货物管理、自动控制、防盗防伪等方面广泛应用。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和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TAG)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对天线发射的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TAG)经过电流被激活;电子标签(TAG)将自身编码等相关信息封装在自身内并通过内置的天线将相关信息向外界传送;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TAG)发出的载波信号,通过天线的调节器再发送到阅读器(Reader);阅读器(Reader)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传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后台主系统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发出指令信息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3传统电力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方式欠妥

虽然传统电力资产管理模式在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在资产异动管理方面仍然是采用分阶段、分模块管理的方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许多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各部门在信息数据沟通以及协作方面往往不能达到足够的默契,经常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彼此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划分也不是很明确,此外,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缺乏实时有效的监督和管控,导致资产异动管理的考核及评估工作不能落实到位。

3.2专业数据标准不一致

在传统的电力资产管理模式下,电网资产异动管理各阶段的数据标准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统一,例如,在资产的前期管理阶段,大多是根据物资采购及管理的状况来确立数据标准,但是在资产的验收阶段,则主要是依据设备台账来制定数据标准。上述这些标准由于各自的参照物不同,其内容也存在极大的差异,這就很容易造成各部门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出现一些相互矛盾的情况。

3.3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传统模式下的资产管理大都还处于“资产价值不下降”、“财务负责资产管理”的初级阶段,在实际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都倾向于从会计核算的视角来进行。偏重于对电力设备的价值管理,全权交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实物管理部门仅仅发挥辅助作用,显然,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资产状况的,领导层所得到的资产信息也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在资产设备的运营管理方面过于注重效益和安全管理,而忽略了企业资产的账实联合管理,在资产的使用前期规划、用后评估及回收等方面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这些都反映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的问题。

4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探讨

对各类工作频率的选择要考虑到应用的需求及各国对无线电频段的相关规定。当前RFID工作频率涉及多个频段,每个频段均有各自特点。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制约着标签的识别距离及对电磁耦合及电感耦合的选择。另外,无线电的发射功率也对读写器的作用距离。射频识别应用占据的频段或频点在国际上有公认的划分,即位于ISM波段之中。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13.56MHz,27.12MHz,433MHz,902~928MHz,2.45GHz,5.8GHz等。电力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为低频标签。

在应用领域,以Wal-Mart、UPS、Gillette等为代表的大批企业已经开始准备采用RFID技术对业务系统进行改造,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电力行业资产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基于RFID技术,由资产管理电子标签、RFID手持终端机、后台管理系统等构成。资产设备管理系统通过手持终端机和工作电脑实现工作现场信息与后台数据资料的交换。整个系统可以分成手持机子系统和PC机子系统两部分。手持终端机通过USB或者GPRS将作业数据上传到工作电脑上,或者将作业数据由工作电脑下载到手持终端机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终端机上的信息进行修改、保存后再传送回工作电脑,可以打印出电子便签,通过手持终端对标签的扫描在手持终端进行操作。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有广泛应用空间,大大提高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方便多个部门使用的设备跟踪,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井然有序,得到了资产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本套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资产管理系统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可扩展性,手持终端设备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方便现场盘点工作。我国电力企业资产设备数量较大,国家特别重视电力资产的管理工作,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广必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5结语

通过对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电力资产管理工作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射频技术应用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亚琛.电力资产管理特点及高效资产异动管理体系构建[J].时代金融(下旬).2017(11):60-62.

[2]黄海潮,史剑锋,杨自强等.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17(01):115-116.

[3]张红玲,江圣.基于信息化的电力高效资产异动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6(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