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变电站顺控操作应用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对变电站顺控操作应用的几点思考

黄超

(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830011)

摘要:结合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近年来顺控操作的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了当前实现顺控方式的多样性和执行过程的不统一,以及随着顺控操作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顺序控制;监控系统;管理

引言

顺序控制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一项重要功能,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公司未做细致统一的要求,各综自厂家按照不同的方式实现了顺控功能,现场操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为后期监控中心远方实现顺控功能形成一定影响。同时,这种新的操作方式的应用也为管理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和新的工作思路。

1目前我公司顺控实现的几种实现方式

1.1根据站端和远方实现的方式分为两类:在实现顺控操作功能的五座变电站中,四座新建变电站都只具备站端实现的方式,就是通过站内监控系统发起顺控操作任务,由站端监控后台负责将操作票解析分解成单步操作指令,下发给测控装置执行。一座经顺控操作改造的变电站,能够同时实现监控中心远方和变电站站端操作的方式,就是可以分别由监控主站端和变电站端后台发起顺控操作任务,由站端配置的顺控操作服务器负责将操作票解析分解成单步操作指令,下发给测控装置执行。

1.2根据操作票存储和执行的方式分为三类:有三座新建变电站是将所有操作票全部存储在站端监控后台中,发起顺控操作任务后,由站端监控机负责解析操作票,将操作票分解成单步遥控命令下发,操作过程中的自动控制、操作条件判别和各类遥信、遥测的数据交换,都在监控机内完成。一座改造的变电站在由远端或就地后台发起顺控操作任务后,其上述所有解析、处理的工作均由顺控操作服务器代替站端监控机负责完成。另有一座新建变电站是将间隔内的操作票下装到测控装置中,在执行本间隔操作时,由监控后台下达操作任务,测控装置负责完成操作步骤的分解和执行,并向监控后台发送操作进程和结果;将跨间隔的(如主变的两侧)操作票组合任务交由监控后台完成,分解成单步操作步骤后,交错的发往操作设备的测控装置执行。

1.3按监控后台与五防主机通信交互的形式不同分为四种:一种是独立设置的五防主机在操作前进行人工模拟操作,生成五防系统的操作顺序,监控后台在执行每步操作前向五防机发送操作请求,与操作顺序匹配,则五防应答允许操作,反之,则中断操作。第二种是独立设置的五防主机无需进行人工模拟操作,只对监控后台发出的操作请求进行逻辑正误的判断,来决定允许与否。第三种是一种内嵌五防方式,即在监控系统中嵌入第三方的五防工作站,单间隔操作由间隔层设备根据预设的五防逻辑验证操作步骤的正确性,多间隔操作则由五防工作站来进行与监控系统的交互。第四种则是对原有独立五防进行升级,负责根据顺控操作服务器的操作任务进行自动预演,以生成操作序列后,来校核验证顺控操作服务器随后发送的单步操作请求。

2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2.1实现方式需要统一原则和要求

由于现场存在着多种实现方式,表现为现场值班员操作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便于管理。再者,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导则要求的远方功能的实现未统一考虑,会造成后期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且造成极大量重复工作。防误主机与监控后台的通信交互验证的方式,关系到一体化五防、独立五防的设置,也需要进行统一要求。

2.2管理制度的适应性问题

顺控操作存在一些与现行规定不相符之处,有必要修订和完善相关内容。顺控操作与传统操作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原有基于传统操作模式制订的倒闸操作规范在某些方面不适应新操作模式的应用,如:规定要求电气设备操作后的位置检查应以设备实际位置为准。因此传统操作模式下均是每操作一步,运行人员必须到现场核对设备状态,正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显然要打断顺控操作的连续性,严重制约了顺控操作的高效性。另外,无论在当地监控后台还是在调度中心进行顺控操作,由于设备分合不到位或者联闭锁条件不满足等原因,都会导致操作中断。对于此中断过程的现场处理,在现有的工作制度中没有体现。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从调度端进行顺控操作,出台科学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尤为迫切。

3关于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

3.1关于顺控操作是执行远控还是近控,在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中明确要求,要同时具备远端和近控的功能。就目前国内应用情况看,由于监控中心管理方式处在变革阶段,对顺控操作的管理要求也局限于在站端进行操作。而两端同时具备顺控的功能应作为统一的功能要求,要把调度主站或监控中心端监控系统中的顺控操作功能模块进行一定的开发,以使其具备对今后新建变电站顺控远端操作调试、验收的能力。确立此种方式后,站端的执行应统一考虑采用顺控服务器与间隔层设备共同实现的形式,增加顺控服务器或由远动设备作为执行单元,对其提出具体技术指标和功能要求。所有间隔内的操作票存储在间隔层设备中,间隔内的操作是运行操作的主体,变电站内绝大多数操作属于间隔内操作,间隔层设备可靠性又要高于站控层,间隔内操作交由间隔层设备完成,大大提高操作可靠性和成功率;顺控操作服务器只保存基于间隔层操作票的组合管理关系,涉及跨间隔的操作则由顺控操作服务器来负责完成。

3.2关于与五防交互实现顺控操作严密的五防功能,可根据智能化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和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监控一体化平台实现站控层闭锁、间隔层联闭锁和机构电气闭锁的三层闭锁方式。站控层闭锁由监控主机实现,操作应经过防误逻辑检查后方能将控制命令发至间隔层,如发现错误应闭锁该操作;间隔层闭锁宜由测控装置实现,间隔间闭锁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机构电气闭锁或机械联锁实现本间隔内的防误闭锁。

3.3针对应用中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结合今后为了进行有效的推广应用工作,必须依据有关的技术和管理规范,编制顺控操作相关的技术和管理规范,统一我公司实施顺控操作的具体原则和技术要求。需要技术规范和统一的要求具体包含,对实现顺序控制的一、二次设备要求、监控后台界面要求、顺序控制模式要求、变电站防误功能与顺序控制执行条件、顺序控制的流程、主站自动化系统顺序控制组成及各部分的设计原则、主要功能、性能,通讯传输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明确。

4结束语

顺控操作可以有效避免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出现因人员疲劳、操作检查不到位等因素引起的误操作事故,可以实现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远方控制,操作人员远离一次设备,进一步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无人值班变电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运维人员数量更少,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减人增效。顺控操作的过程弥补了原操作规范的不足,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繁琐操作和误操作,提高了整个变电站工作效率,能有效保证倒闸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文韬对变电站实现程序化操作的探讨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11月第22期

[2]叶峰程序化操作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11月第21期

作者简介:

黄超,1982年10月2日出生,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7年由就职于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现任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室安全员,2009年至今先后参与220kV化工园变电站、龙岗变电站、110kV三坪变电站、骑马山变电站新投运验收工作。地址: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35号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