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听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3

如何提高英语听力

罗阳

河南罗山县周党高中罗阳

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通过听觉领悟语言是一个负载的过程,他包括接受信息、识别、理解等几个层次的心理活动。人们接受信息后,通过大脑来识别和理解每个声音的意义,然后做出适当的反馈。反馈的快慢,判断的正确与否,同一个人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及个人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听者的表达特点要作用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说话人的意思,更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任务。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尽快的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只有听的正确,才能说的流利,更好的与人交流。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由于有语调、节奏、重音等手段,交际双方能更好的交流思想。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同活生生的人进行交际。而听力水平的高低与人际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有适合自己的听力方式。找到听力的障碍,努力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一、培养听力理解的四项原则

语言教学中的“听”,实质上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和“说”相比,“听”是一种接受性的技能,它处于主动的地位,我们应该积极的听。在语言学习中的人们正是通过这种领会能力获得大量语言材料和对一种新的语言知识的认识,并促进听、说、读、写等其它语言技能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听力应该注意以下四项原则:

1.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中学生英语听力训练包括听音辨音和听音会意两个方面。在日常言语活动中,辨音和会意两者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只有正确理解说话人所发出的主意形式,才能确切地领会这一语言形式的内在特定含义。以辨音为目的的训练,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将听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话者的语言形式(音素、重音、语调)上,使他们觉察和纠正自己在发音上的错误,从而学习正确的发音、语调,以会意为目的的训练,则是让学生通过对所听材料的主意形式的识别,理解对方讲话的口气、表情等,领会其真实含义,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或应该接受的信息。

目的不同,所采用的训练手段也不相同。听力训练必须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基本功。要求听熟讲话的重读、弱音、语调等在语流中的变化,听熟基本词汇、常用词汇、词组和句型等。精听不仅需要像精读文章一样逐词逐句地弄懂,还要分辨出每个音节、语音等。由于反复听,花费较长的时间,课堂教师只能对个别重点进行指导,安排精听材料。

泛听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抓大意,理出材料的主干。所听的每段对话和小故事都有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这些信息是听懂全文的前提。泛听时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地全部弄懂,也不做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听力材料。这些事对课外而言。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和其他学生讲英语是提高听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则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讲解原文,并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以创造浓厚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由于心理因素和语言环境不同,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不同于在母语中自然习得的能力。听力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听着自身的词汇量大小及语法知识的扎实程度而定。开始可重复听一些简单的文章或相应级别的听力测试练习,而后逐步听有一定难度的听力材料。国外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听懂外语包括认识和选择两方面地活动,如W.N.Rirers提出的中学生初级阶段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四个步骤,以及相应的训练方式:

(1)识别,悟其大意——让学生练习区分各种语音,从而领会其表达意义。这一阶段的练习方式主要有:a、区分音素和短语b、听已学过的对话c、识别已学过的材料中的词组或句子d、进行识别所听单词或词组的游戏。

(2)识别,择而不已——让学生听连贯的叙述,尽力跟上,领会意思。这一阶段的练习方式主要有:a、听正常语速讲的所学过的各种对话b、听以正常语速复述的所学过的各种阅读材料。

(3)识别,有指导的选择,伴随瞬时记忆——事前给学生一定数量的问题,让学生听材料时作出答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式主要有:a、将所有听的材料辨别正误的书面练习,让学生边听边答b、学生听完材料后,教师口述问题,学生做多项选择的书面练习c、事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听材料时口头作出答案。

(4)识别,择而作较长时间的记忆——鼓励学生自由选听各类材料,各种语音,然后说出或写出所听的内容。这一阶段的练习除采用第三个步骤中各种形式外,还应要求学生在听后就所听材料做书面或口头应答。

3.从实际需要出发,多让学生听地道的语音、语调。

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使培养学生听懂地道英语的能力,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在听力训练中,出了语音教学外,教师应用正常的语速讲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语音、语调地道。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在不同场所的发音。既要培养学生借助对方语气、手势、表情等理解对方讲话含义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借助其他条件听音会意的能力。因此,听录音是培养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4.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作为言语的听、说、读、写活动,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依存性。例如:听报告、看电视是单纯听的活动,而作报告是单纯说的活动,读书是单纯读的活动,写文章是单纯写的活动。但在多数情况下,这几项活动却是互相结合,同时进行的。如听课笔记、交谈等多是几项活动同时进行的。作为言语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这四项活动各具特丹,可因教学需要进行单项训练。更多情况应该而且必须相结合,有机地联系,相辅相成。在厅里训练中,采用会话,听后复述、听写后阅读等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带动其他技能的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找到适合学生听的方法,以帮助其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二、常用的听力训练方法

1.听与视结合

(1)选择练习

a.辨别音素——教师朗读某些元音或辅音音素,让学生标出含有这一音素的单词。

b.辨别重音——教师朗读一些句子,让学生标出读音最重要的单词。

c.辨别语调——教师朗读一些句子,让学生根据各句的语调确定句子类型,并在句末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匹配练习

a.辨别句子异同——教师按组朗读句子,每组包含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句子,让学生标出异同。

b.听解说,确定相应的句子——教师板书几个句子,标出顺序号,然后就其中某一内容进行解说。学生听完后,根据解说的内容,确定相应的句子。

c.听解说,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常识或所学课文的内容,叙述某一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让学生听后答出教师所说的人或物、

d.辨别正误——教师就学生所听材料设计一些true/falsequestions发给学生,让学生听完材料后作出答案。也可以在听完材料后由教师口头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回答。

e.多项选择——教师口述一个待填充的句子,要求学生听完后从多项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完成句子。

f.听解说,选图片——给学生一些图片,要求在听完一段片段后,选出相应的图片。图片内容有些差异很大,有些则区别甚微。如人物图片,男女老少很容易区分。如果设计一部分性别、年龄相同的人物图片,学生就必须听清片段的细节,才能选出相应的图片。

2.听与动作结合

(1)全身反应——教师向个别学生或全体学生发出一些指令,要求学生按照指令去做,教师应力求使语境接近真实,以增强这一交际效果。

(2)演算——教师口述数学题,学生听完后给出答案。

(3)画图或置景——教师口述一幅画,要求学生画在纸上,或给学生一些实物,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述将实物放在某一具体位置。在画画时,所画内容要适合学生绘画水平。

3.听与写结合

(1)听写——听写是中学生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而且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听和写的能力的练习。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初始阶段可以听写单词、句子,以后发展到听写短文。听写短文也应由易到难逐步发展。起初可由教师朗读一遍,学生了解所听大意后,逐句听写,然后发展为逐段听写,最后可在教师朗读二至三遍后,让学生写出短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听写的情况评定成绩。

(2)判断行为发生的场所——教师板书一些表示处所的单词,然后让学生听一段叙述或对话,要求学生判断行为发生的场所。

以上是针对听力训练的分析,在提高听力的过程中,训练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听力水平。而这项工作终究还是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所以在学习中,我们首先要找到影响自己听力理解的障碍,然后对症下药,突破难关。

三、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及对策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活动,“听”是获得语言信息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听力理解,顾名思义,即为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但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做到既能听清又能听懂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英语听力过程是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及一般性常识的综合过程。为了提高听力水平,听者就要首先了解自身存在的影响听力的一些主要障碍,这其中主要包括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然后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攻克。

1.语言障碍

影响听力的主要障碍就是语言障碍,其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综合理解障碍。

(1)语音障碍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听力首先要过好语音关,语音不准,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如果听者自己不注意英语单词的正确读音,想让然地发音,甚至不会发音,那么当听到正确的读音时自然就不能认同。这样即使有再大的词汇量,听力仍旧不好。有一学生一直把luck读作/luk/,以至于别人对他说:“Goodlucktoyou!”时,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做答。发音不准有很多原因,包括自己主观上不注意或因所处地域的影响而分辨不清相近音素,所以攻破语音关需不懈的努力。

(2)词汇障碍

词汇是搭建语言的基础,要想快速提高听力水平,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的听力词汇还不及阅读词汇的一半。因为我们对英语听力的视觉接触要比听觉接触几率高,这就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人们借助外形、具体的语言环境偏重阅读词汇的掌握,而对其声音的识别重视不够。再者,很多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呈现一词一义的态势,这样即使听清了词汇,语句也很难听懂,因为听者还不能将单词连贯成意。例如:wrong,大家都知道它有“错误,不正确”的意思,却很少有人知道wrong还有动词词性,作“委屈”。所以在听写“Thecryingover,Iached,Iwaswronged.”时,多数学生都将wronged写成round或wrong。所以说,识记词义对理解原文是非常重要的。

(3)语法障碍

很多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法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熟悉各种书面句子结构及句型的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理解篇章。听力也一样,句式的识别,信息词的捕捉是为了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如果听者没有这种牢固的基础就不会对这种一闪即逝的信息有良好的把握。例如:Youshouldhavecomeyesterday.如果了解虚拟语气在句子中的作用就能明白此句的意思是:你昨天应该来而没有来。

(4)综合理解障碍

听力的最终目的使达到对句子、篇章等的综合理解。攻克语音关、词汇关和语法关都是为此目的而做的铺垫,但仅有这些良好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听力技巧很难提高综合理解能力。有的学号是哪个不善于抓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单词单句上,结果一篇200词左右的短文,听者感觉听懂了,但到头来却没有记住所听内容,出现听后忘前的现象。还有的学生遇到生词便停下来苦思冥想,这会影响下文信息的输入,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英语。所以听音过程中养成抓重点,不究细枝末节的好习惯才是克服综合理解障碍的关键。

2.非语言障碍

非语言障碍是指与语言无关的影响听力理解的障碍。

(1)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听音过程中心情过于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两方面。心情过于紧张主要表现测试练习中,由于有的学生求胜心切,又怕适应不了考试的内容和速度,从而产生紧张的心理,这种状态下的听力理解不能保证其连续性和正确性。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有的学生在听音时戴着耳机却处于对他事地思考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会出现对信息的录入产生断层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听力的效果。

(2)文化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这方面的知识很贫乏势必会形成英语听力了解的障碍。

3.对策

要克服听力障碍,提高听力水平,不仅要有足够的词汇来那个,相当的语法知识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克服心理障碍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听力理解是一种积极参与听懂信息的过程,所以在听音时要有目的的听,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2)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

针对因背景知识贫乏所引起的听力障碍,听者应该有的放矢地加以补偿。首先要博览群书,了解讲英语地域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以及生活习惯等,以增强对跨文化知识的敏感度。其次要充分利用英语电影、电视直观地获得相关信息,另外还要尽可能地读英文小说,小说中包含了大量的口语化地表达,也包括了大量文化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注意循序渐进

(4)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听者在听音时要注意抓关键词、概括大意,可采用做笔记的方式。笔记没有必要很完整,可用自己熟悉的任何一种字码代表一个词或一句话。

(5)摆正听与说的关系

(6)注意听与读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说的同时听觉同样在监听检查自己的语言。所以一定要多说,多给自己创造机会。多读一些英文的阅读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还可以增长我们的生活常识和背景知识,对提高听力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在如何提高听力水平这一问题上,我们要遵循培养听力了解的四项原则,了解自己听力理解的障碍所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高听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同小可,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英语的热情,要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不断的改进方法,努力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将英语作为一种获得信息的工具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