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厌学英语的成因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高中生厌学英语的成因和对策

石芬芬

湖北京山县第五高级中学石芬芬

一部分高中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害怕学习英语,甚至讨厌英语,我们把这一群体通称为“英语厌学者”。根据本人多年在教学一线的观察,“英语厌学者”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所以教师如果没有充分的耐心、爱心、细心,在同学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出现“英语厌学者”。下面本文将从思想教育、气氛营造和教法改进等方面谈几点关于如何帮助学生避免对英语厌学的看法。

一、高中生厌学英语的成因

社会对英语水平要求的总体提高是不可逆转的,而如何转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学情绪以适应社会要求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根据多次的抽样调查,对高中学生厌学英语原因加以分析,归结如下。

1.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有许多学生认为学英语只有出国有用,而自己毕业后不出国,学英语意义不大。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无用论一开始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其英语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学习态度不端正。

投机取巧、急于求成往往是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不良心理意向。他们可能受许多诸如“三月英语通”、“轻松学英语”等各种煽情广告的渲染,认为学英语有“终南捷径”、“成功秘筐”等,而对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长期性缺少正确的认真态度,故一遇到困难问题,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丧失兴趣和动力。这对学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学风的培养危害极大。

3.学习评估的抑制。

失败体验的积淀是自卑心理的源泉,在现行的英语教学的质量评估中,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对不同条件下的学生用着同一的标准来衡量。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客观比较的需要,但从另一角度上讲,它也使其一部分比较弱势的群体在这一质量标准评估中始终处于发展的不利地位。长此以往,在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理意向上,会逐渐形成消极的自我封闭的抑制情绪,并使其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以致放弃一切努力。有些学生已经很努力、用功了。但苦于基础不牢、或接受、理解能力偏低,英语能力无法提高.总认为自己愚钝。不如别人聪明。担心他人嘲笑而自暴自弃。不想做学困生最后又成为学困生。

4.学习习惯不良。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有许多学生学习英语一开始就受各种主客观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老师又没有及时地帮助加以正确的引导,故而这些学生在学英语时处在不良意向的循环中,逐步养成畏难、自卑、厌学、懒散等习惯,并在此不良习惯的定势下,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少数学生自控能力差.在英语学习中被动、不求上进、注意力不集中。往往破坏课堂秩序.如果得不到同学的理解和迁就,或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们就会愤愤不平.表现出逆反、对立的心理。为赌气而放弃英语。

5.教材对学生的影响。

高中英语教材词汇丰富,阅读要求较高。听、说、读、写强度大。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广度的知识面。与现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很难衔接。即存在教材的高层次要求与学生的英语基础脱节的矛盾。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学生对英语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等现象陆续暴露出来。造成知识结构断链。后续的英语学习出现困难.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沦为学困生。

6.“超编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我们的教学班通常都有六十余人,多的达到七十余人。语言的学习有其特殊性.需要教授者有及时、频繁地校音、纠错、抽查等机会。班大人多的现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学情信息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会顾此失彼.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被老师。遗忘”,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加入到学困生的群体之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情况把握不当也会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在默契配合的氛围中才能达到良性的互动。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较难参与进来,认为课堂的提问、活动的设计、练习的配置等都与他们无关,成为课堂上可有可无的人,越来越边缘化,自然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了,甚至还会成为教师维持教学秩序的对象。

二、高中生厌学英语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以引导高中学生走上正确的有效的学习英语的道路

1.明确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在当今产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时代中,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最常用的语言,它是每一个年轻人进人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工具,任何一个青年要想在当今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必须懂得英语。因此,我们应注重对学生有关英语的社会职业要求的教育,通过各种手段的教育,使其认识到英语对其今后就业求职的决定性影响。这样从内在的动力上使学生能解决对英语学习目的认识,产生学习英语的紧迫感。

2.端正学习态度是解决问题的客观要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英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循环性和长期性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使其认识到学习英语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而非轻松愉悦的游戏。只有作好这种心理准备,才能客观理智地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才能逐步养成刻苦钻研,知难而进,脚踏实地的学风。这是学好英语所必备的一种学习态度。

3.多种手段,创建英语学习的客观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仅给人以舒适、整洁、美观的感觉,还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播放英文歌曲,充分利用黑板报,刊登名人名言,或刊登异国风土人情的稿件,都能陶冶学生情操,发挥学生特长,烘托热烈的英语学习氛围。

4.沟通情感,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对“英语厌学者”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而应多给一些赞扬、鼓励。教师耐心细致的育人精神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敬爱和信赖,会在师生之间架起持久的情感桥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之火,激发出浓厚的教学效果。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5.精心备课,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活泼有序,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活动。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呆板,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阻碍学生的主动活动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学气氛过于松散杂乱,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推动自身修养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利用投影仪、电视、CAI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这种声、光、影视的效果同时出现,既生动又形象,把枯燥无味的英语变成鲜活、有趣的语言文化,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6.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学习心理”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舞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给“英语厌学者”提供成功的机会尤其重要,例如,提问他们有把握的问题,鼓励他们先在小组中进行朗读、对话、表演……,成功后在全班亮相,借以表扬他们,从而树立“我也能学好英语”的信心。学生取得成功的机会越多,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自我实践、跃跃欲试的想法就更坚定,从而实现“参与——成功——参与——成功……”的良性循环。

7.配合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一般情况下,“英语厌学者”往往长期处于孤独、空虚、怨恨和失望的心理状态中,家长不应该忽视子女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更不能一味采用打骂等粗暴的方法。这样容易使孩子自暴自弃,产生对立情绪。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英语学习差的原因,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英语的机会,使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智慧和足够的耐心,绝不能急于求成。思想教育、气氛营造和教法改进配合运用,不但需要对症下药,而且还要像老中医看病一样随时换药方。药用对了,加上必要的疗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以上这些看法是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如在我校全年级19个教学班中,曾取得全年级英语第一名的好成绩,所教学生也多次在全年级的英语考试中名列前茅,所带班级英语学习的氛围浓厚。学生是活的,教法也是灵活多变的,让我们以满怀的激情,创造性的教学风格,愉悦地教与学,永远与“英语厌学”say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