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腹泻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小儿细菌性腹泻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秀丽

王秀丽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腹泻患者60例,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阿莫西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腹泻;阿奇霉素;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02-02

小儿细菌性腹泻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细菌性腹泻多发于夏季,细菌感染常见有致腹泻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属、沙门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1]。常有流行病学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便次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按细菌培养的敏感度而适当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腹泻患者60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4.8±1.5岁;病程时间为5小时~5天,平均时间为(2.5±1.1)天。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1岁,平均年龄4.5±1.8岁;病程时间为6小时~6天,平均时间为(2.8±1.5)天。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前取大便,根据细菌培养的敏感度而适当选择敏感检测。对症处理,口服补液等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阿莫西林口服40mg/kg每日,分三次服用。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口服,10mg/kg,每日一次。疗程3~5天,无效者3天后更换抗生素。

1.3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资料采用(x-±s),计算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进行对比,对照组30例,显效9例(30.0%),有效16例(53.33%),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30例,显效17例(56.67%),有效11例(36.67%),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患儿耐药性好。

3.讨论

小儿细菌性腹泻,有的细菌定植于小肠后释放肠毒素,刺激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绒毛细胞对Ca+、Cl-、水分的吸收,并刺激隐窝内细胞增加Na+分泌,引起Cl-和水分的丢失,或刺激鸟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加CGMP水平,肠液分泌增加,致分泌性腹泻,如产肠毒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的细菌直接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粘膜炎症、充血、水肿,排出含有大量红、白细胞的粘液脓血便,如侵袭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出血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等。除肠道病变外,其内毒素进入血液,可引起毒血症[3]。由于不同致泻性细菌的致泻作用强弱、严重程度不一,临床上有以稀糊便、水样便、粘液样便、脓血便、血水便等不同程度和失水程度、是否伴里急后重及全身中毒症状等的不同。

按细菌培养的敏感度而适当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常见的致泻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按药敏不同选用氨苄类青霉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氟奎诺酮类或其他抗杆菌、球菌类抗菌素[4]。阿莫西林对肠球菌与沙门菌属的作用较强,而氨苄西林对流感杆菌稍强。然而,阿莫西林的杀菌作用更强、更快;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氨苄西林;同剂量口服后,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较高,生物利用度高。因此口服给药,以阿莫西林为优。阿奇霉素系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体外试验证明阿奇霉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对下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视菌株而定,并需作敏感性测定: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肠杆菌属、亲水性单胞菌、克雷伯菌属。

本研究中,小儿细菌性腹泻病患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阿莫林西治疗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阿奇霉素治疗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患儿耐受性也比良好,是一种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中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江萍,陈展伟,刘志伟.阿奇霉素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病疗效比较[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4):57-57.

[2]朱冰.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56-2757.

[3]王雪梅.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95-96.

[4]李中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对照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8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