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3

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

朱红波

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20例胃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术后不同营养方法分为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60例和对照组(全胃肠外营养)60例,研究组在术后48h开始输注部分肠内营养制剂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术后7d采用完全静脉营养,比较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能够促进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nursingmethodsofearlyenteralnutritionforpostoperativepatientswithgastriccancer.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istoselect120casesofpatientswithgastriccancer,the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clinicaldata,andthestudygroupaccordingtodifferentnutritionmethods(postoperativeearlyenteralnutritionin60cases)andcontrolgroup(totalparenteralnutrition)60patients,studygroupin48hafterthestartoftheinfusionpartenteralnutritionandsalinecontrolgroupin7dafteroperationwithtotalparenteralnutrition,comparedtwogroupsofintestinalfunctionrecoverytime,hospitalizationtimeandcomplicationrateofthedifferent.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recoverytimeofintestinalfunction,thenumberofhospitalstayand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scientificearlyenteralnutritionnursingmethodcanpromotetheearlyrecoveryofintestinalfunction,shortenthelengthofhospitalstayandreduc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Keywordsstomachcancerpostoperative;earlyenteralnutrition;nursingmethod;

多数胃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胃癌术后禁食时间较长,加之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胃癌根治性手术创伤大、胃肠吻合口多、消化道改道,这些都改变了患者的胃肠动力学,出现不同程度的进食和消化障碍,患者分解代谢增强,机体往往处于高分解代谢及免疫抑制状态,因而营养支持就显得相当必要。过去的常规方法是禁食和全胃肠外营养,但这种方法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消化道黏膜萎缩、消化功能紊乱和胃排空功能障碍等。而早期肠内营养可使机体尽早进入合成代谢阶段而达到正氮平衡,对患者术后恢复、防止感染和吻合口瘘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科学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诊断均符合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均经术前胃镜取活检确诊。按术后不同营养方法分为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60例和对照组(全胃肠外营养)60例。两组纳入标准:术前胃镜取活检确诊,无手术禁忌证,手术方式为癌根治术。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2~71岁,平均60.2岁;体重40~69kg,平均49.7kg。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4~73岁,平均60.9岁;体重42~67kg,平均50.4kg。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早期肠内营养方法将鼻肠管置于空肠上段,在术后24h时开始输注少量的生理盐水,目的是刺激肠道功能恢复,在术后48h开始输注部分肠内营养制剂和生理盐水,在术后72h后开始输注全量肠内营养。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用肠内营养泵连续输注12~24h,速度由40~60ml/h开始,如果无腹痛、腹泻等症状,逐渐将速度增加至100~125ml/h。应将肠内营养制剂和生理盐水加热至30~40℃,以免因营养液过冷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在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冲洗营养管或在8~12h常规冲洗营养管1次以预防营养管堵塞。体位保持在30°~40°。

1.2.2对照组营养方法采用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根据患者的体重补充足够的糖、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患者完全禁食3d,然后喝蛋白水3d,之后逐渐进流质饮食。

1.3护理方法

1.3.1营养管的护理为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避免因翻身活动时管道脱落或患者因不适而自行拔管,开始时就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术后要确实固定好营养管和胃肠减压管,按时巡视病房并检查管道位置,固定胶布要及时更换。输入营养液前,应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确认鼻肠管前端的前后分别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时,每隔4小时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另外,营养管末端接头每次输注后需用无菌棉签擦干残留营养液,以防堵塞。营养液使用前应摇匀,如发现输入阻力大时应随时冲管。注入药物时,必须把药片碾碎彻底溶解后方可注入[1],注入前后用温开水冲洗管道,以免药物颗粒或药物与营养液不相溶发生凝结而堵塞导管。

1.3.2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发生率可高达60%[2],营养液的浓度不能过高,滴入速度不能过快,温度要合适,营养液配制要避免被污,应用营养输注泵严格控制浓度、速度和温度,并遵循容量从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对于年老体弱和昏迷的患者,输注时将床头抬高30°~40°,输注前和输注期间应检测胃潴留量,当大于150ml时应减慢输注速度,如出现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注,采取右侧卧位,头放低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取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反流。

1.3.3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每日行口腔护理2~3次,帮助患者刷牙,每日行雾化吸入2~3次,保证鼻肠管固定位置舒适,定期更换胶布,以减少对鼻部皮肤的刺激,减少感染机会[3]。

1.3.4代谢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应准确记录出入量,记录每日输注的量和种类,观察每日输注的水、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和电解质是否足够,监测肝功、肾功和电解质。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在胃癌患者中较为常见,胃癌根治性手术术后以往应用较多的是长时间的禁食及全胃肠外营养,但这种方法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消化道黏膜萎缩、消化功能紊乱和胃排空功能障碍等。而早期肠内营养可使人体尽早进入合成代谢阶段而达到正氮平衡,对患者术后恢复、防止感染和吻合口瘘具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能够维护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早期肠内营养每日提供的能量大于全胃肠外营养,能够有效地减少输液量,减少肠外营养输入量,降低患者费用,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日恢复,减轻输液给患者带来的不方便。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科学的护理。笔者研究发现,通过科学的护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科学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法,能够促进胃癌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减少输液量,减少肠外营养输入量,降低患者费用,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日恢复。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一般在术后24~48h开始较为合适,因为临床实践发现24h以内的肠内营养会带来很多并发症,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所以最佳时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术后24~48h开始较为合适。早期肠内营养不但可避免静脉置管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和留置管感染的危险,而且还能够促进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目前,肠内营养已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4]。有研究发现,应用肠内营养后,胃功能约在术后1~2d恢复,小肠的功能约在术后数小时就可以恢复,结肠功能约在术后3~5d恢复[5]。有研究发现,通过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不同影响,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大量的研究发现,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营养状况,使胃肠道功能得以早期恢复,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和缩短住院时间[7-10]。虽然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方便、安全和有效,但如果护理方法不当就会带来很多并发症,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细心护理,认真观察,使患者营养液的输注安全有效,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参考文献:

[1]蔡美琴.医学营养[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04-208.

[2]郑红帆.52例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2):93.

[3]姜自欣.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疗效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1729-1730.

[4]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Suppl):67-68.

[5]吴迪春,黄智勇,张娟,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4):232-233.

[6]田艳萍,王凤,李兰菊.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4):255-256.

[7]姜自欣.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疗效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1(13):1729-1730.

[8]沈爱君,方立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9):760-761.

[9]何程祖,谭海才.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12,34(11)1524-1525.

[10]纪梅香.45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