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缺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浅谈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缺陷

袁书芹

袁书芹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护理部重庆400053)

【摘要】在改革开放极度发展的今天,激烈的医疗竞争市场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突。基层医院护理工作如何克服客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怎样摒弃陈旧的管理模式,客服自身的弱点,在机遇与挑战中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是摆在我们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缺陷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255-0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病人已体验到由此带来的实惠。但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着护理质量的提高,阻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的弱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管理者又该如何思考呢。

1管理弱点分析

11护理管理者自身不足

111护理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大多是从临床一线上提选出来的,缺乏科学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照搬他人管理模式或以经验管理为主,对管理执行力理解不够透切,管理方法和手段粗暴,人文关怀不足,导致管理工作的一些误差和缺陷。

112价值观错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一部分护士注重金钱、强调功利,在护理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价值观错位的现象[1],缺乏甘心情愿地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护理工作的开展。而某些护理管理者未能清楚认识和分辨,未能从正确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引导和教育护士在人生的价值坐标系上,找到平衡点,甚至和这类护士同流合污,严重地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113护理管理重心偏移[2]:由于护理人力不足,护理管理者常常也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协助日常治疗护理工作和进行琐碎的行政后勤事务,忽视了管理,导致护理管理存在漏洞,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增加。

12护理管理不规范,质量评价脱离实际

121制度不健全,流程不合理:护理制度不及时更新,各种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或者形同虚设,不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流程复杂化,科室间协调配合不当,护理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122管理不到位,制度落实不严:护理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健全的法律知识,对新的医学模式下质量评价标准理解不深刻,制度、规范执行不严,流程、措施落实不到位、质量监督与评价不实际,或者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把制度当成一个束之高阁的摆设,护理质量得不到持续改进。

123护理质量检查形式化:护理人员从思想上不够重视,考核时搞突击,应付检查。考评结果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护理质量和实际效果。质量检查过程中只注重追查责任人,未注重纠正措施的落实,从而使有些问题从根本上得不到改进。

124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机械化[3]:护理管理指标和评价指标缺乏“以人为本”的原则,而忽略了病人的需求,例如:服药到口、减少陪护等制度,有调查显示大多数的病人不愿意护士监督和需要亲人守护在身边。护患间存在“供需”分歧。

13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管理难度加大

131护士编制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基层医院由于领导对护理队伍重视不够,护理人力不足,再加上加床现象多,造成医院实际医疗护理处理能力的不足。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常忙于完成主要治疗而忽略其他护理工作,如生活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工作由病人家属取而代之。

132护理队伍不稳定,管理难度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医疗制度的改革,护理队伍编制受到冲击。加之护理工作被认为是收入低下、地位低下、劳动强度大、没有前途的职业,造成了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不安心工作。护理队伍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走与留的冲击,队伍不稳定,护理管理难度增加。

133重医轻护,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临床工作中,医院往往重医轻护,收入比例、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医护差别大,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影响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各类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护理质量始终得不到提升。

2对策

21加强护士长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211加强护士长培训,采取参观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使护士长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者的位置与责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恪尽职守。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使护理管理步入科学化正规化。

212护理部制定严格、细致的护理管理考核目标,定期对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工作质量进行考评,并把考核与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相结合。

22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221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制度是根本、管长远、理全局。管理者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完善各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每一项操作过程中要遵循的规范和措施,达到规范化。

222修正质量评价标准,注重与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实效[4]: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制定评价标准,把护理目标的重点内容放在病人最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在病人需求与管理制度冲突时,重新审视病人需求,把病人的满意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

223严格考核、重视措施的落实与追踪:建立与医院相匹配的护理质量标准,把检查和考核落到实处,在检查中注重措施的落实,把注意力从护士工作完成的如何转到护士是如何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偏差,真正改正错误,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23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

23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满足临床需要:根据国家标准和病房需要配置临床护理人员,满足病人需求,保障护理措施的落实,才能不顾此失彼,提供全程、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232运用激励理论,强化优点,改善管理机制[5]:护理管理者应改变以惩为主的管理模式,实施奖惩并进,以奖为主,不断强化优点,实施正强化。消除护理人员对待检查的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形成了乐于接受检查、改进工作的良性循环。

233提高护士待遇,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建议医院提高护士奖金比例,改善夜班护士待遇,重视护士劳动强度与风险,体现岗位管理与能级,护士薪酬真正提高,护士价值提升,稳定护理队伍。

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日演愈烈。面对新形势下基层医院发展需求,我们应积极地应对。护理行业作为医疗改革的先行者,管理者应积极思考如何克服管理弱点、创新管理机制、狠抓护理质量,应对改革发展的需要,使全院的护理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玉霞,唐萍,段立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的素质要求[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0):940

[2]吴会琼.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

[3]李林丽.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8

[4]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联合大学出版社,1995

[5]刘少华.从理念、文化、激励探讨医院执行力[J].中国医院,2005,9(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