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邹良影刘巍伟

□邹良影刘巍伟

摘要:创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校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指导并举的创业教育体系,但对该体系的绩效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形成,特别是高校创业实践指导方面绩效评价体系。本文遵循创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制度、师资、平台、创业率这四方面作为评价指标来构建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文化研究工程第六批社科规划课题(Wyk11111)

一、意义

由于受“士农工商”、学而优则仕等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相对而言是比较滞后的,但是随着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创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竞赛性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999年发展全国性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二阶段,创业教育试点。始于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九所高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第三阶段,创业教育的探索发展阶段,自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我国开展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在摸索阶段,创业教育模式各显特色,如温州大学的融入式的创业教育模式、黑龙江大学的与专业结合创业教育模式等。第四阶段,创业教育的普及阶段,2010年4月,教育部召开“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会议;2010年5月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成立了2010-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推进普及创业教育。第五阶段,创业教育的提高阶段,这个阶段要着眼于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可持续发展。虽然现今创业教育有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地区差异以及国内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重视的程度等不同,造成各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参差不齐,这对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也是不符合创业教育研究发展的客观规律。

再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国内外许多专家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如万建香则以学生、教师、学校环境、创业平台、学校名气、社会服务为指标来进行评价。吕贵兴在研究中提出以学生、创业与教学、课程、学校声誉、学校创业环境等五个方面为指标来评价。黄志纯认为应从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环境建设、社会声誉等五个方面来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从专家研究中不难发现,对创业教育整体的研究比较多,对单项研究比较少,特别是对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更少。衣俊卿曾说,设计、创办、经营和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但是当前开展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创业教育应具有更广阔而深刻的内涵。他指出,这并不是可以在大学生中普及创业实践。由于受资金、条件、专业的限制,这种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往往把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实际上,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等。

因此,开展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重新审视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全面性原则。要从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情况出发,从不同角度来评价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的效果,不能单单从创业成功率来评判。

2、普遍性原则。由于高校所处的地区不同、高校的层次不同,所以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遵循差异最小化原则,使评价体系适用于各个地区与各个层次的高校。

3、主体性原则。由于是学生去创业实践,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构建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要把学生因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去研究。

4、发展性原则。一方面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着眼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5、科学性原则。评价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符合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另外要保证评价体系递阶层次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在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6、实效性原则。在创业实践指导方面,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看其实效性,指导的举措是否到位、指导的学生是否具有成效等。

三、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大类考核指标、11个二类考核指标的创业实践指导指标的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在体系中,着重对二类考核指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指标含义解释,评分是由多名专家评判,再取多名专家打分的平均值的方式得到指标含义和二类考核指标的分值。专家评判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分别对应的得分为45、35、25或25以下不合格。具体指标构成如下列表格所示:

四、结语

本研究在坚持全面性、普遍性、主体性、发展性、科学性、实效性等原则和遵循创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进行分析评价,构建了一套高校创业实践指导绩效评价体系。由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总体状况的复杂性,这套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一同来研究改进,以此来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4

[2]吴家曦.2008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万建香.高校创业教育对中部崛起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4]吕贵兴.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0.02

[5]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