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初中作文教学刍议

孟祥华

孟祥华

(商丘市梁园区李庄良浩中学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倍感作文教学的艰辛和困难。初中生疏于写作,害怕写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感到生活平常,无东西可写,或心中有话不知道从何说起。每次写作不是随心草就,就是应付了事,或者抄写书报,哗众取宠,真正能够写出点内容,写出点文采的实在很少。事实上学生心中并不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去发掘。怎样才能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变老师“逼”我写,为我要自己写;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敢于表达,并且有创意有个性地去表达呢?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理解和探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不会觉得写作是一种负担,是一种苦差。由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的是一个“趣”字。第一,从片段练习开始。初中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简单,要求他们的文章做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文采飞扬,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采用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先学会片段作文,然后再把它组合成整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慢慢地学生就消除了害怕作文的情绪。第二,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初中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有些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但是每天的日记确能洋洋洒洒数百言,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干巴巴的命题难以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好像让身体健康的人去描述痼疾患者的感受,是勉为其难的。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包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思维特点和情感活动,使他们觉得有话可说,且非说不可,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口述我情。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荀子在他的《劝学篇》中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知道写好文章,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学生阅历浅,生活经验少,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其结果是被动作文,应付了事。因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建筑物等,留心每一件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从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我还经常引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应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创新。因此,训练学生作文时,我尝试把每单元一篇的作文训练变成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文的片段练习,或开头,或结尾,或人物肖像描写,或景物描写,然后随堂全班交流,再稍加评点。学生把整篇文章分解为几个环节进行练习,互相取长补短,日积月累,整体写作水平变得以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我们加强口头作文练习,或长或短,围绕主题任意表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组织语言、丰富词汇的能力。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练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