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过度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析过度医疗

宋新玲朱冰伍勤生

宋新玲朱冰伍勤生(连云港市解放军第149医院222042)

【中图分类号】R-0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353-02

【摘要】过度医疗已成普遍现象,通过对过度医疗的成因及危害的剖析,逐渐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真正解决当今“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关键词】过度医疗医疗保险危害

Analysisofexcessivemedicaltreatment

SongXin-ling,ZhuBin,WuQin-sheng(The149thHospitalofPLA,Lianyungang222042)

【Abstract】Excessivemedicaltreatmentisacommonphenomenon,throughanalysisofthecausesandharmofexcessivemedicaltreatment,graduallyimprovethemedicalinsurancepolicy,reallysolvethe"seeadoctorexpensive,difficult"problem。

【Keywords】Excessivemedicalinsurancerisk

过度医疗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诊断、治疗措施超越疾病本身的需要,造成医疗资源和费用的浪费,甚至有害于机体的医疗行为[1]。有资料显示过度医疗是全球性问题,70%以上的临床患者曾经过度医疗。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过度医疗无处不在,无论是大城市的综合性医院,还是基层的乡镇医院,过度医疗都以相同的特征存在,就是增加患者的负担、浪费医疗资源。过度医疗已成为“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现行医疗体制和社会分配模式是这一现象的源头。

1过度医疗成因

1.1社会因素。过度医疗是一种现代社会病,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哪怕是轻微的病症,都希望去看专家,接受最好的治疗。第二社会上“金钱万能论”的观念驱动部分病人寻求过度医疗过度特需治疗,以为只要钱花到了,没有看不好的病,加之无良医生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天价医疗就不足为怪了。第三现阶段不正常的医患关系导致医生为患者进行的检查治疗不是出于患者诊断治疗的需要,而是为了保护自己,防止患者投诉的的目的。第四高新技术、尖端设备的滥用也使过度医疗成为“理所当然”。

1.2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因素。现阶段,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争取更大的医疗市场,“规模建设”已成为趋势。医院为了尽快获得经济效益,不断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过度医疗应运而生;防御性医疗及医疗举证责任倒置,使得医务人员为了规避自身风险,引导甚至主动要求患者多做高端检查和高端治疗,导致过度医疗;众所周知国内医生的挂号费、手术费极低,医生不能从日常医疗活动中获取有尊严的合法收入,医生的价值在经济上得不到公平体现。

1.3患者个人因素。在信息化的时代,一方面患者能从网络上获取相关医疗信息;另一方面患者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导致盲目就医和治疗造成医疗资源浪费[2]。

1.4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因素。由于国家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自负盈亏的经济政策强化了医院对药品收入和检查收入的依赖。比如目前一个乡镇医院担负着全镇的基本医疗,其基建和劳资应该是政府财政投资,但往往政府拨款不能到位,那只能通过专医保政策之空增加医疗收入;因为住院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可观,而诱导不该住院的住院;因为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检查可以报销,导致不该检查的检查,从另一个方面可反映出,乡镇医院医疗收入发展越快过度医疗越严重。

2过度医疗危害性

2.1凸显了“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没有约束的过度医疗,使患者苦不堪言,雪上加霜。

2.2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的滥用,不仅损害就诊个体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群体性“超级耐药细菌”产生。

2.3浪费有限资源。过度医疗导致手术适应症扩大,比如过度医疗的典型案例就是“心脏支架”的滥用,不仅使病人一辈子摆脱不了口服药物的痛苦,而且有时无限制放置1-2个,扩大到10个;再之,过度医疗浪费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医疗基金,妨碍了国家基本保险制度的落实。

2.4医疗风险比率上升。过度医疗扩大了疾病就诊的适应症,手术治疗、有创检查、药物使用等增加了患者医源性损伤风险。

3几点思考

3.1政府应出台与医改相关的配套措施。平抑或控制过度医疗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涉及体制改革诸多方面的问题。政府应统筹考虑:一是统筹地区卫生资源,注重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合理分流患者;二是加大卫生投入预算,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三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五是各类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与监管。

3.2医疗机构主动抑制是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从社会公正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及卫生经济学原理来规范医疗行为,不能把医院变成追求院方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场所,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的宗旨,在加强监督、严格制度的同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发挥个人自律机制。

3.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界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请允许我行医,我要终生奉行人道主义。在行医过程中严守良心与尊严。…以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为第一位。…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在运用自己的知识时也不会违背人道主义。”医院可以将誓言悬挂在诊室和医生办公室,让誓言唤起职业者内心神圣的良知,激起职业者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奠定人类道德和伦理的底线,树立起对人的生命、权利与尊严的尊崇感。

参考文献

[1]雷振之.“过度医疗之我见”.医学与哲学,2003.9-30.

[2]秦大伟,赵彦辉.信息不对称下的医患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10,26(4);301-303.

[3]田文华.军队卫生经济理论与方法[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