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居住区景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小议居住区景观设计

苏凯勇

苏凯勇(广州思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居住区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绿化

1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展望

城市住宅区空间环境形象在城市中属于量大面广的“景观面”,其景观环境建设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园”形象的形成。首先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居住空间相对于其它城市空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与祥和,因而居住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重研究并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此外,小区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其次,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应该让人工的痕迹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多一些。第三,要塑造简洁温择的视觉形象。人们回到家中,总希望能获得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居住区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卑的,建筑形体及其细部处理应突出简洁清新。第四,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

2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标准

居住区应当对可绿化的用地全部绿化,并发展垂直绿化,其中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它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公共绿地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规划用地周围的城市级公共绿地的布局综合确定,公共绿地的面积,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0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根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分别设置了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标准、绿化植物栽植间距规定和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等标准,为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居住区景观的设计

3.1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绿化铺装标志系统景观照明景观水景景观小品六大方面:

3.1.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在选择居住区位置时首先必须考虑生态环境,保证居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规划时应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使之发挥地段优势,与外界环境充分融合。居住区应以居住为主要功能,根据需要合理配套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设施。

3.1.2居住区的道路居住区的交通路网不宜过密,过往车辆应合理分流,以减少对居住的影响。区内道路系统应当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环境景观道路应符合景观主题,具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在行进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舒适的环境气氛。景观道路要优美且容易认知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面组织与路面铺装也是体现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3.1.3停车场居住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尽可能地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以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局不应影响环境的美观,从节约用地角度来说,居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

3.1.4绿地居住区绿地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章,以改善地区小气候并创造自然优美的绿化环境的用地。包括居住区范围内的公共绿地、住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街道绿地等。

3.1.5建筑景观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建筑景观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程度。建筑布置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使之错落有致。建筑设计则应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相协调。

3.1.6景观小品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它是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计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景观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图中的一个延伸,作为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供人们休憩和观赏之用。如亭、池、廊、园桥、景墙、棚栏、华表、路壁、花坛、喷泉以及各种建筑构筑物和雕塑等。适当地运用景观小品,可以充实文化艺术的氛围,反映居住区特色点缀景观。

3.2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使之与居住区整体风格协调融合。规划设计应同时考虑功能意义,以及视觉和心理感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空间组织立意;②体现地方特征;③使用现代材料;④点线面相结合。

3.2.1空间组织立意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而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3.2.2体现地方特征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2.3使用特色材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最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

3.2.4点线面相结合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基础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而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人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了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体。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才能构筑出全新的空间网络。

4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4.1强调回归自然:追求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如今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健康受到极大威胁,生态、自然无疑是一剂良药[1]。营造和谐健康绿色生态的园林景观,构建人与自然结合的包括社会、文化和经济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将自然引入社区,引向居民,使居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将是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

4.2重视景观设计的整体性: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在有限的地块空间创造最优化的和提供满足人们生活活动的空间景观环境,这种景观源于景观的整体效果的体现。因此,整体性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灵魂”,设计过程中不能把各个组成空间割裂成片段。通过居住区的绿地设计,构造小区的整体景观形象,保证彼此间的协调,形成自然、优雅、有序的社区景观环境。同时,设计过程中还应将局部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置于较大的城市区域节点来考虑,这有利于城市特定场所环境的创建和园林景观总体格局的完善[2]。

4.3注重绿色健康理念:健康是人们对居住区绿化景观的基本要求,随着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其设计朝着健康绿色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植物在四季常绿的基础上,尽量实现果化、药化、绿化、香化等方向发展[3]。果化就是多种植寿命长、景观效果好的果树,如批把、石榴、银杏、柿树等。药化就是多种植有药用价值的药材,如杜仲、香樟、麦冬等。绿化就是注重常绿植物的合理搭配,使居住区周围的乔、灌、草尽量常绿化。香化就是多种植花期较长、四季飘香的植物,如桂花、桅子花、樱花等。总之,现代居住区绿化要求做到尽量运用植物的姿态、体形、叶色、花期、花色以及四季叶色的变化等因素,保持居住区周围绿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并同时注重植物的色相变化,从而提高绿地的艺术效果,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

4.4注重人们的情感满足:当今社会物质已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已得到相当的满足,并开始转向精神需求和情感享受。而居住区绿地景观则是一个重要的人们舒展心灵和情感享受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居民对周围景观绿化的情感需求。而这种情感需求又体现在安全需求、舒适需求、认知需求、交往需求和回归自然需求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马杰刘弘王涛等现代居住区绿化砚状简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825~826.

[2]赵铁铮,赵杨.新时期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思考[J].上海建设科技.2004.(5):58~59.

[3]顾燕飞.上海居住区景观绿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建设科技.2006.(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