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抑郁症患者动态心电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80例抑郁症患者动态心电监测分析

王晓艳伏焱(通讯作者)

王晓艳伏焱(通讯作者)(辽宁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电图室116023)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205-02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动态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抑郁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离线计算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抑郁症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上大都显示伴有ST-T改变,其中部分还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且抑郁症患者的HRV值明显降低。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抑郁症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抑郁症

张长军等[1]研究表明,部分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显著升高,具有造成心肌缺血的潜在危险。笔者对80例抑郁症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的比较,旨在研究动态心电监测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12月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经体检、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其他心脏疾病,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为抑郁症患者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58.01±17.03岁。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54.32±11.0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2.研究方法

(1)心电图记录

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之后均接受24h长程动态心电图记录。同时嘱托病人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准确记录活动情况、不适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临时用药等情况。离线应用美国世纪之星C3000系列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将记录回放,剔除伪差等无效记录后有效的记录时间≥22h,经分析系统自动计算出HRV时域指标。

(2)HRV的计算方法

将24h动态心电图经1200Hz数字化自动处理得出HRV。HRV时域分析标准:计算总体标准差、差值均方根和超过50ms的百分比3个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指定时间内所有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单位为ms;差值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单位为ms;PNN50相邻NN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2]。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80例抑郁症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

80例抑郁症患者常规心电图都无异常,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心悸胸痛发作时:ST—T改变52例;ST—T改变伴发房室阻滞16例;房性期前收缩8例,室性期前收缩2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例。

表180例抑郁症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单位:例(%)

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类型例数

ST-T改变52(65)

ST-T改变伴发房室阻滞16(20)

房性期前收缩8(10)

室性期前收缩2(2.5)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2.5)

2.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HRV时域指标的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明显降低(P<0.01)。

表2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HRV时域指标的比较

抑郁症组正常对照组t值p值

SDNN65.66±28.65133.49±38.048.023<0.01

RMSSD28.52±26.4853.02±43.583.457<0.01

PNN505.07±7.1814.58±16.013.008<0.01

三、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临床发现许多抑郁症患者以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最为突出。近年来的一些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伴发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普遍的共识。而且,抑郁症已成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心悸胸闷是抑郁症患者发病时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很多疾病的一种主要表现,可以是心脏器质性疾病也可是功能性疾病。因此,寻找患者临床发病原因是对抑郁症患者合理有效治疗的关键。动态心电图能有效记录受检者在生活状态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临床医生通过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受检者所处状态及其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来定量评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HRV在临床上用于检测自主神经的功能已有数十年历史,而且机制比较明确,主要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反映窦房结水平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HRV时域指标中SDNN主要反映24h自主神经功能的整体变化;RMSSD和PNN50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3]。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心悸胸痛发作时ST—T改变52例,ST—T改变伴发房室阻滞16例。由此可见在抑郁症患者心悸胸痛发作时ST—T改变比较常见。此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明显降低。这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迷走神经保护性作用下降,导致心脏β受体兴奋,出现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回心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氧而损伤;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周围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缺血[4]。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具有监测时间长、信息量大,对抑郁症患者心悸胸痛发作的全过程记录比较准确完整,并能通过心率变异性分析定量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等优点,在心理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当作为首选的诊断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长军,穆俊林,李冲.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2):132-133.

[2]黄永麟.无创心电技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现状与展望.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18(3):161-171.

[3]LewekJ,WraniczJK,GuzikP,etal.Clinicalandelectrocardiographiccovariatesofdecelerationcapacityinpatientswith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CardiolJ.2009;16(6):528-534.

[4]刘俊,梁尚栋.心肌缺血与交感神经传入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12):1629-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