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南梁圪垯崩塌隐患地带排险治理工程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5
/ 1

府谷县南梁圪垯崩塌隐患地带排险治理工程设计

张舜尧李祥王元

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在查明崩塌地带自然环境条件、崩塌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治理措施和设计方案。

关键词:岩体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南梁圪垯崩塌位于野芦沟—大昌汗公路南侧,为府谷县地质灾害详查灾点之一。现状坡面破碎岩石可能会垮落而危及下方公路及加油站安全。查明当前崩塌体基本情况,编制治理设计方案,可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

1灾害概况

崩塌全长约200m,厚度1~3m,高度15~40m,属于小型岩质崩塌。边坡倾向310°~330°,混合倾角45~65°,地层产状305°~310°,倾角0~1°,近水平层理发育。崩塌点岩层为砂、泥岩互层,砂岩表面风化严重,风化层厚度0.5~1m,泥岩厚度一般0.3~0.5m。黄土层结构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及裂隙发育。砂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多被切割成块体。

边坡顶部有简易土质排水渠,边坡进行过简易刷坡,边坡底部局部地段有高0.5~1m左右的浆砌石护脚墙,护脚墙底部破损严重。现状条件下,坡面松散土体垮落严重,在降雨及冻融循环及车辆振动的条件下,破碎的岩土体边坡极易继续发生崩塌。

2治理工程设计

2.1坡面刷方

对坡面松散的危土(岩)体进行清理,上部边坡以1:1的坡比向上适当延伸与原地形自然相接。刷方从上至下、自后至前有序进行,采用机械施工和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2.2护脚挡墙设计

边坡底部5.3m范围内,清理围岩后进行浆砌石护坡,其中地下部分0.8m,地上4.5m,护坡厚度0.8m,采用MU30浆砌石进行砌筑,每隔10m设置一伸缩缝,缝宽2cm,采用沥青麻絮进行填充。在护坡表面设置4排泄水孔,排水孔间距水平2m,垂直间距1m,下部排水孔离地面线高度为80厘米,采用预埋Φ100PVC管,PVC管入土段用管帽封堵,在管上半圆壁上打进水孔,孔径5mm,并包裹土工布。墙北内侧泄水管外包裹卵砾石反滤包,半径不小于30cm。

2.3喷浆挂网工程设计

坡顶岩土分界面处至护坡工程顶面之间,坡面采用喷浆挂网治理工程,主动防护网类型选用GPS2型,网型选用D0/08/300/4.5m×4.5m钢丝网绳+S0/2.2/50钢丝格栅。主动防护网施工结束后,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混凝土采用C20成品混凝土,总厚度约10cm。

2.4排水渠工程设计

坡顶排水渠,在既有简易土质排水渠的基础上砌筑。排水渠规格1m×0.6m,壁厚0.3m,净过水断面0.4m×0.3m。每间隔15m留设一条宽0.02m伸缩缝,缝中用沥青麻筋,沥青木板等防水材料填充,沿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150mm

参考文献:

[1]严斌斌.崩塌灾害治理工程总体设计思路与方法[J].科技中国.2016(4)

[2]覃瑞宏.有关挂网锚喷在高边坡崩塌病害治理的研究[J].工程科技.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