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马国强

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市301609

摘要:目前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尽管有些已用一次性代替,但在有创治疗中,仍有大量的器械无法用一次性代替,需要清洗消毒后反复使用,而这些器械往往因结构复杂,接触患者的组织、血液、体液等有机物而不易清洗。而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是消毒灭菌的重要一环,又是灭菌成功和控制交叉感染的关键。了解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规范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因素;对策

1前言

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洗是控制医疗感染的关键环节,通过清洗能去除器械表面上95%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是消毒和灭菌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洗不彻底,残留污染物会形成生物膜,影响消毒质量,造成灭菌失败,残留的污染物还可以造成器械锈蚀、腐蚀和损坏,缩短器械的使用寿命,通过对我院医疗器械清洗过程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积极找出对策,提高了清洗质量,保证了消毒灭菌的成功,现笔者就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2清洗效果影响因素

2.1人为因素

清洗效果与清洗工作人员关系密切。需要清洗人员懂技术、有责任心、身体健康。清洗是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工作,由于医院需要清洗的物品种类多、数量大,经常还有一些特殊的医疗器械需要清洗,这就需要清洗人员除懂得清洗机、清洗剂及其操作知识外,还要懂得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清洗是一项对清洗效果缺少迅速、客观地量化评价指标的特殊过程,还有一些复杂器械用肉眼观察不到所有部位,如果清洗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很容易出现清洗走过场的问题。清洗也是一项很消耗体力的操作,需要清洗人员有耐力和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些医院为照顾一些快退休的护理人员,当她们体弱眼花后到消毒供应中心过度几年的做法极不可取。

2.2清洗设备因素

清洗效果与使用的清洗设备关系密切。对于自动清洗机,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与清洗局部的冲洗时间、用水量、水温和水压有关。这就需要清洗机能提供全方位、持续均匀的冲洗,保证所有部位均能被水持续冲洗到。清洗机设定有不同的清洗程序,有些清洗机还可以人为调整冲洗时间、用水量、水温和水压。这就需要关注每一个清洗程序,确保所使用的清洗程序对清洁对象有效。清洗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管路堵塞的问题,需要观察各个管路水的流量,确保其达到设定要求。温度测控装置也可能变得不灵敏,而水温是影响清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就需要对其定期检定。当然,采用清洁监测指示物评价清洗程序的有效性也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医院使用的自动清洗机大多都带有消毒程序,但国内目前尚未按照消毒产品实行卫生许可管理。目前,在国际上有些国家开始对医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认证,我国在某些医院也开始尝试,这必将有利于推动清洗机质量的全面提高。但鉴于清洗过程水流的不均匀性,特别是清洗对象的特点严重影响清洗效果,这种认证的实际意义还有待观察。

2.3清洗剂性能

国际上,对清洗剂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我国正在制定医用清洁剂国家标准,此标准已经通过相关标准委员会的审核。该标准从去污效果、产泡沫特性、对金属的腐蚀性、急性毒性、残留及其与医疗器械的相容性和对水中离子的去除作用等方面规定了清洗剂的卫生要求;从有效成分含量、pH值、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等方面规定了清洁剂的理化指标要求。标准还规定了一些特殊用途和特殊标示的清洁剂应能去除相应的污染物。这些清洁剂包括含酶清洁剂、除锈剂、能去除生物膜的清洁剂、能杀灭微生物的清洁剂等。此外,标准还规定了生产原材料的卫生要求、标签标识要求等内容。不同清洁剂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应根据清洗对象选择清洗剂,使其既达到清洗效果,又避免对人体、环境和清洗对象的危害。虽然有关国际标准提倡"只要清洗对象可以接受,首选碱性清洗剂",但实际情况是无论欧美还是我国,清洁剂的使用仍然是以中性清洁剂为主,有些时候还在强调使用多酶洗液。

2.4清洗用水

清洗效果与水质、水温、水量关系密切。清洗用水水质主要由水中的离子决定。水中的各种离子含量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准确测定,但化学检测费时费物,成本很高,不适合进行日常监测。水中离子浓度的高低综合起来可以通过电阻率或电导率这一物理指标反应,对电阻率、电导率的监测完全可以实现在线连续监测,费用低,准确性好。当水中离子浓度高,水硬度过高,这些离子可在器械表面析出结晶、形成斑点,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也影响后续消毒灭菌因子穿透效果,还会影响清洗设备的正常使用。

2.5清洗对象

清洗对象的特性如形状、大小、结构复杂程度、材质等因素都影响清洗效果,清洗对象的污染状况如污染物的种类、多少、干燥情况影响清洗效果,清洗对象污染时间的长短也可能是影响清洗效果的因素。清洗时遵循分类处置、分别清洗、有效去污的原则,首先是对清洗对象进行评估,包括器械材质的种类(硬质/软质,耐腐蚀/不耐腐蚀等)、器械的结构(实体/管腔,简单/复杂等)、污染物种类和状态(血/有机质,干结/不干结等)等,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清洗方法。

3提高器械清洗质量的改进方案

3.1拆卸器械关节后再清洗

存在残留血迹、生锈以及严重污染问题的器械及其关节轴管道、齿槽以及缝隙等的表面清洗需要根据实际结构选择合适的刷子进行手工刷洗,将大的污物清除后再使用清洗剂进行清洗。之后将器械关节拆开,让洗涤剂可以与器械的缝隙以及齿槽等位置充分接触,之后使用合适形状的刷子进行刷洗就可以有效提高器械的洁净度。对于有管腔的器械,由于无法拆除,因此可使用超声机进行清洗,以全面清洁管道深处,确保清洗质量,避免感染问题。

3.2使用多酶清洗剂

器械的清洗过程中根据器械的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可以有效提升清洗效果,此外也可以在保证清洗效果的同时降低医院在器械清洗方面的费用投入。一般来说,多酶清洗剂的抑菌以及清洁效果更全面,可以有效清洗多种污物。需要注意的是,清洗剂的浓度要适宜,以达到最佳清洁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浪费问题。为了确保多酶清洗剂的效果还需要控制好水温,以30℃-40℃范围为佳,以防酶类失活致使清洗质量受到影响。

3.3配备必要的清洗设备

基层医院中的器械清洗工作以手工清洗方式居多,基于此,要想切实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诸如气枪、高压水枪、干燥柜、全自动清洗机以及超声清洗机等必要的清洗设备就必不可少。清洗设备的应用不仅省时、省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器械表面的洁净度,满足清洗要求。

3.4保证清洗和浸泡时间的充足

严格按照机洗和手洗的相关规范中的要求对使用过的器械进行充分的浸泡和清洗,让多酶清洗剂与器械表面的物质发生充分的化学反应,进而被溶解[7],通过清洗的方式予以去除,确保清洗效果。

3.5提高洗涤用水的质量

通过对清洗用水的控制来提高清洗质量,一般来说,自来水只适用于初步的去污冲洗,之后的清洗程序需要使用纯化水和蒸馏水。基于此,医院需要根据不同的清洗步骤来确定水质的选择,利用合适的洗涤用水来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

4结语

总之,清洗质量是消毒、灭菌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也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器械清洗质量存在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了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供应。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巩玉秀,武迎宏,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10):1131~1132

[2]张亮.影响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212-213.

[3]赖艳芳.消毒供应中心对复用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与探讨[J].医药前沿,2013,05(2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