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自杀风险评估及相关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自杀风险评估及相关护理干预

邢应芝

邢应芝

(安徽省庐江县精神病医院2315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初期的自杀风险评估情况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对他们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自杀高风险患者全部转变为无风险或低风险患者,低风险患者也明显减少,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初期具有自杀风险,但通过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杀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015-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精神科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群体中。它的临床表现多涉及到行为、知觉、情感和思维,常常会出现突发性的暴力行为,对家庭、医护人员以及社会安定造成严重的威胁[1]。本文选择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自2011年05月~2013年09月以来,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患者年龄大约在17岁~5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6.7±5.2岁;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55例;病程时间大体在9个月~5年,平均病程是2.1±1.5年;婚姻状况中,未婚患者29例,已婚患者47例。经分析,76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婚姻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自杀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1周内,采用自拟入院初期自杀风险评估表对其进行自杀风险的观察评估。

1.2.2防自杀护理干预措施医护人员要及时对自杀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实施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包括:①对新进患者进行热情的接待,患者患者紧张、回避和恐惧情绪。②严格规范危险品的监控工作。③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疏导,确保患者保持健康、积极、正确的心理状态。④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护病房,提高对患者的日常监管看护效力。⑤加强保护性约束措施的准备和实施[2]。

1.3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1.0软件对76例患者的自杀风险评估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入院初期的自杀风险评估情况分析

经过临床统计显示,76例患者中,自杀高风险患者有32例(42.11%),低风险患者有24例(31.58%),无风险患者有20例(26.31%)。详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就是自杀行为,而患者的心理情况和精症状情况对自杀行为的影响较大,例如医护人员同患者出现言语争执,导致患者精神受到刺激而出现自杀;医护人员监管不力,导致患者寻得自杀的有可乘之机等等[3]。本次临床研究表示,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的自杀风险评估中,自杀高风险率为42.11%,低风险率为31.58%,无风险率为26.67%。经过综合护理干预,高风险率降为0,低风险率降为23.68%,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或消除患者的自杀意识和行为,降低患者自杀风险,从而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农桂元.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相关因素及预防研究概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8(04):499-502

[2]陈佩芳,胡月英,杨佩玉.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自杀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院,2010,04(08):84-86

[3]李全会,石永香.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1,06(06):7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