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付金国

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165399

【摘要】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半患者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其他病毒有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肝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艾滋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等。病毒作用于心肌的方式是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心肌内小血管损伤。由免疫机制产生心肌损害在心肌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毒的直接侵害和免疫反应介导致使心肌细胞损害,使心脏舒缩功能障碍;病变若累及窦房结、房室结、束支等起搏或传导系统,则可引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2临床表现

病人常先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极少数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体格检查可发现:①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或心率异常缓慢、各种心律失常。②心脏正常或轻度扩大,显著的心脏扩大提示心肌损害严重。③第一心音减弱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律样;若同时有心包受累,则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闻及第3心音及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系由心脏扩大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相对狭窄所致,心肌炎好转后杂音可消失。④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⑤重症心肌炎者可出现左心或左、右心同时发生衰竭的体征,如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3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有心肌炎证据和病毒感染证据的基础上。为此,必须具备:有胸闷、心悸、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心脏明显受损的表现,心电图上有ST-T改变与异位心律或传导阻滞等心肌病变的证据。发生后不久出现心脏症状或心电图变化。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测定阳性结果。咽、肛门病毒分离,如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但其意义须与阳性中和抗体测定结果相结合。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粪便、血清或心肌组织中检出病毒RNA。心肌活检,从心肌组织中检测到病毒RNA。

4治疗

急性期以采用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等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为辅。慢性期主要是自身免疫性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故应以改善心功能为主,难治性者加用免疫抑制药。

4.1休息和饮食

应尽早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不应少于3个月,至恢复期可过渡到半日卧床休息。有心脏增大者,卧床休息应延长至心胸比率接近正常后,再开始有计划地活动。心力衰竭者应完全卧床。进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4.2抗感染治疗

4.2.1抗病毒治疗

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①三氮唑核苷:10~15mg/(kg?d),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②干扰素:1.5万~2.5万U肌内注射,1/d,5~10d为1个疗程,隔2~3d后可重复1疗程。③抗柯注射液:从低毒而明显抗柯萨奇B病毒的苦参中提取,能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

4.2.2抗菌治疗

一般常规应用青霉素1~2周。慢性心肌炎时,应注意治疗或清除细菌感染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中耳炎等。

4.2.3提高免疫功能

①胸腺肽:10mg或0.1mg/kg,肌内注射1/d,15~30次为1个疗程。注射前先以10倍稀释作皮肤试验。完成疗程后,作用可维持1~2年。②死卡介苗:于前臂滴药液处皮肤上划痕1~1.5cm,隔日1次;4周后改为每周2次,共30次。可维持作用1年左右。③丙种球蛋白:1次肌内注射2~5ml,维持疗效3~4周。④转移因子:1~3U/次皮下注射于上臂或大腿内侧,每周1~2次,1个月后改为每2周1次,共2个月。

4.2.4对症治疗

①心源性休克:24h分4~6次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总量可达30g/d。补液、纠正酸中毒。血压仍不升高或升高不满意者,应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使用洋地黄类改善泵功能,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吸氧,使用镇静药等。②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为洋地黄及利尿药。但病人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高,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故心肌炎病人只用常规剂量的2/3。使用利尿药时,应注意补钾;必要时联合使用排钾和保钾性利尿药。③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窦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大剂量维生素C,试用氨茶碱、烟酰胺静脉滴注。多数病人在4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和正常传导。必要时安装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④快速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药和胺碘酮是首选的治疗药物。控制房颤心室率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洋地黄、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若治疗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必要时行电复律治疗。严重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5小结

对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早期诊断和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由于目前尚无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个体的个体反应性差异,少部分病人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对已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要按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规范化治疗。因此,早期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何保杰.7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中国医学工程,2011年05期

[2]李莉莉.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35期

[3]李美丽.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8例临床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