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当的方法意想不到的收获----浅谈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得当的方法意想不到的收获----浅谈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

胡冬香

胡冬香(河北省邢台市工业学校054000)

摘要: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打好形式下,如何从实际出发,让低门槛入学的中专生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专业教学者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优化课程因材施教

面对目前中专会计专业教学的状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搞好当前新形势下的会计专业教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会计专业理论较多,初中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对会计理论知识感到晦涩难解,因此,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会计专业课程,必须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是先说书上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知道在《孟子正义》中的这句话:“零星之算为计,总合之算为会”,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解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要适应甚至领导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顾我们实际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学得来的。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考会计职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但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随着中专学生招生环境的变化,中专生的入学门槛变得较低,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相符,比如《财务管理》等课程,学生在学习时很吃力,而且,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存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现象。

随就业形势的变化,会计人员就业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学生不到毕业就提前就业,为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和能力,我们建议中专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年能参加当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考前完成《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及《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任务;为增强学生就业后的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在学生离校前的一学期,完成初级会计师的考试科目《经济法》和《初级会计实务》的教学任务。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但现行会计专业教材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这类教材具有普遍性而缺少用人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建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数量、质量和规格要求,以会计专业发展和从业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但从总体上看,中专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校可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培训措施和制度,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提高专业素质;启动名师工程,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动手能力,或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收集教学案例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也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因材施教的多层次办学

鉴于职业中专在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弱不同,对未来的规划纷呈各异的情况下,我建议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设计,采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多层次办学。

1.开设自考班。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专毕业证书较难适应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需要,老师应该尽到指导学生发展的义务,把学历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宣传到位。然后,让他们选择成人教育开展的学历教育,或是选择自学考试。对于选择参加自考的,我们可以开设自考班,助他们一臂之力,让学生在校期间,中专毕业证和大专毕业证一起拿,增强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2.理论+实践班。对于学生中,成绩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我们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手段,组成理论+实践班,用较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更深地理解、掌握理论,为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3.初级理论+实践班。对于基础较差又愿意学习的学生,我们从实践着手,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渴求,寓初级理论教学于实践中,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操作型人才。对于这类班级,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压缩培养时间,成熟一批推向社会一批,这样,既可以缩短学生成长期,又可以压缩教育成本,提高效益。

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经过我们所有热爱中专会计专业教学的同仁的共同努力,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一定能走出困境,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葛锦林.对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

[2]古淑萍.对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2006,(1)

[3]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