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 2

内科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王丽凤钱英徐金萍吴静杰

王丽凤钱英徐金萍吴静杰(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核磁室黑龙江大庆163411)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1-0337-02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的适应能力的不同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国已逐渐步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老年人疾病多,抵抗力差,心理负担重,住院时间长等特点,我们采取从多角度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向病人传授疾病有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这方面的教育体会介绍如下:

1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1.1入院指导:由主管护士热情接待病人,并向其介绍病区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帮助他们熟悉医务人员及周围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配合治疗。

1.2疾病指导:老年疾病多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向病人宣教所患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一些注意事项。如引起心绞痛诱因有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吸烟等,让病人了解这些疾病常识后,病人就能尽量避免诱因,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1.3生活指导: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协助解决社会家庭问题,使患者有一个关心、体贴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保持患叩淖罴研木砙1]。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我们要协助家属做好病人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发生意外。

1.4心里指导:老年人心理失落感和孤独感明显,再加上患病后身体不适等,病人往往情绪低落或暴躁,遇事多疑,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尊重和照顾。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长期患病、多次住院、而久病成医、自以为是的病人,我们首先要尊重他的意见和要求,进行规劝和解释,态度要和蔼可亲,并向他们宣教有关疾病的常识和用药知识及一些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消除患者因认识有限而引起焦虑、恐惧的心理。

1.5饮食指导: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老年人多年养成自己特有的饮食习惯,需要反复向病人宣教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如高血压应以低钠低脂肪、清淡的饮食为原则,多吃水果蔬菜,控制体重,并戒烟酒等。

1.6用药指导:耐心细致向病人交待清楚各种治疗措施,说明用药目的,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指导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的一些常识,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又如高血压病人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做好血压监测,不能自行服药或停药。对服药不规律或不重视的患者,要让其明白建立良好的服药习惯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1.7检查指导;老年人由于动作迟缓,记忆力减退,对一些常规检查项目如心电图、B超、CT、核磁及专科检查项目,要反复讲清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让病人心理有数,能更好地配合检查与治疗。

1.8患者家属的指导:护理是帮助人们获得最大限度健康的一种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2]。因此对患者家属交待有关疾病的防治常识,给患者提供正确的协助,成为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监督者和积极合作者[3]。

1.9出院指导:出院后,老年人最担心的是疾病复发,因此,要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复查的时间、内容、目的、联系的方法等,指导病人的自我保健,尤其是饮食及用药方面的注意事项。如高血压病人出院六个月后也应监测血压,由于服药量大[4]、时间长应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随访。

2体会

2.1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一些与自己疾病相关的预防、治疗和自我保建卫生知识,促进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卫生习惯,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比单一的临床治疗护理更有意义。

2.2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让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了解治疗、护理目的,学习自我保健常识,提高患者及其亲友对疾病的认识,通过交流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了解,密切了护患关系,有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

2.3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应因人而异,护理活动中护士应始终树立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定期给予回访。对患者治疗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获得和保持真正满意治疗的能力[5]。

2.4健康教育为护士提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同时对护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护士角色不仅是单纯的照料者、操作者,而且还是教育者、研究者。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时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艺术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慧芳,杨光,陈树丹.高血压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临床核试验医学杂志,2006,12(12):2069-2070.

[2]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5教育的重要课题.

[3]梁冰,宋玉敏.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7,13(23):2182.

[4]周桃梅黄明珍.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1)45-46.

[5]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月第8卷第2期GuideofchinaMedicineJannary2010,vol.8,No.2管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