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大型水坝工程的生态反思

/ 2

浅析对大型水坝工程的生态反思

刘振华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我国水坝建设的生态困惑

《水坝与发展报告》向世界发出了慎建大坝的强烈呼吁。其理由是:大坝虽然具有许多经济社会方面的利益,但一些大坝的弊病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些大坝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更是严重的、深远的,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据初步调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举民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一些大型水坝的建设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

良影响。以下典型案例发人深思。典型案例一:黑河流域的水坝建设导致了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黑河流域从20世纪50~70年代开展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在各主要支流上都建立了拦蓄水库,先后建设水库98座,目前33条支流相继断流,除季节性排洪输水外,再无水汇入干流。黑河来水量大幅度减少,天然植被明显萎缩,绿洲面积缩小。现有河道在平原区绝大部分已成废弃干河床,河道萎缩

率达45%~70%。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个相邻的丰水期,年径流量没有发生显著减少现象,当地降雨量对径流量影响不大。因此,引起上述地区生态环境剧烈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和流域水系范围内的各种水坝工程建设。

二、水坝工程对生态的影响问题

1.对水生物的影响问题

河流被水坝阻断水生物的通道,必然改变了鱼类的生活生存环境,特别是徊游鱼类,阻断了它们的繁殖产卵的途径,可能导致某些鱼类的消亡。我们应该科学地研究原有河流的水生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和生活习性,在选择建坝方案中应尽可能避开鱼类的产卵繁殖场,研究开辟新的繁殖场;建坝时要考虑建设鱼道的可能性,保护鱼类的通道;采用人工繁殖技术,保护鱼种的繁殖,建立鱼类保育中心;对某些已经濒临消亡的鱼种,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应该建立基因库;为了满足人类获得更多的食用鱼,可以在水库放养优良品种的鱼类,提高经济价值。上述这些对策是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美国哥伦比亚河上梯级电站的坝上修建了一系列的鱼道,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新建成的鱼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中华鲜人工繁殖研究所,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人工放养等,都是值得推广的。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内河的鱼类数量急骤减少的主因是水质的污染、捕捞过量和航运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并非都是水坝惹的祸。

2.水库淹没土地的损失问题

兴建水库虽然要淹没土地,但同时获得了水面。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960万km2的国土面积湖泊水面只有7178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0.0075%,这一自然状况说明了我国大陆的储水能力太低。损失一些陆地面积换取一些水面,总体来说是有利于我国生态与环境改善的。当然,在水库水坝以及流域规划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减少甚至避开珍贵的肥沃的平原和繁茂的森林植被。

3.水质污染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形成水库,流速减缓,会造成水库水质的污染;污水和废物的排放后发酵腐朽,氮磷含量的增加会造成水质的污染。对于热带地区的多年调节水库,这类水质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而对于其他年(季)调节水库,因为水体更新快,不致发生这类污染现象。水坝、水电站本身并不排放废水废物,污染源均来自沿水库周边人居城镇的生活、工业废物废水的排放及农业面源污染。治污必须治源江河不能成为排污的通道。没有水库也应加快治污,才能真正的保护江河环境。有了水库促进了库区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要理顺管理体制,依法执行,加强执法力度,早日实现我国的江河湖水库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也是全民族自己的事。水资源的紧缺从本质上讲是过多的一次性地利用了清洁的水,排放了污水。而对大自然来说,水分子(H2O)一个也没有减少。为此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加强中水的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对大型水坝建设的思考

大型水坝建设已经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但是有关大型水坝的环境管理却大大滞后。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有:

1.认识滞后

大型水坝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国内的认识远远不够。人们仍然习惯于把水坝建设看成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惟一途径,甚至当作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没有认真思考其负面影响。不仅社会认识远远不够,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2.管理滞后

国内有关大型水坝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并没有真正有效的解决水坝建设中带来的种种深层次的环境问题,许多环评工作仅仅满足水坝施工现场区域的植被保护和恢复,未从流域生态系统的视角去审视评估水坝建设的环境影响。

3.体制滞后

大型水坝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管理体制问题,政企不分,事权不明较为普遍。一些地方政府一味争项目、争投资,盲目建设大坝。这样一方面造成了水坝项目的重复和单个项目效益的衰减;另一方面又给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4.科研滞后

尽管大型水坝建设已经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但是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国内尚没有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报告,更没有周密的监测调研报告,因此缺少令人信服的调查数据和研究报告。

5.人才滞后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从事大型水坝建设和环境管理工作的干部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国家在立法、执法、监测、科研等方面

存在着许多管理的真空和盲点。

四、关于加强大型水坝环境管理的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水坝与发展报告》的基本观点

该报告虽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经济、科学、环保、人权、移民、妇女等诸多问题,但报告紧紧抓住了关系到世界范围可持续主题中的重大问题。该报告是以大坝为对象,以调查研究为方法,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一份研究报告,但从整体上讲是比较客观、全面和公正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我国都是一篇很有参考价值的报告,因此不应当简单地将此指责为"站在发达国家的立场上为发

展中国家制定游戏规则"。

2.开展一次有关大型水坝环境问题的广泛调查

摸清我国大型水坝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分布区域,摸清其问题的类型和危害,深入分析历史成因,提出整改的政策、规划及措施建议,特别要对几十年来的水库移民问题进行一次深入调查,提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对策。

3.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提高评价工作质量;有关大型水坝的环境管理应建立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估制度,加强项目的跟踪监测。

4.开展有关水坝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掌握各类重点水坝建设的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调查和科研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拆除一批环境危害大、经济效益差、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型水坝,逐步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5.加强对大型水坝建设的管理体制调研,按照"政企分离、事权划分"

的原则,将水资源管理与水利工程建设分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作用,今后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经济性水坝建设工程(如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坝工程),也不再负责有关建坝的移民安置,政府的职责是业主合理安排移民生活;建立科学的评估制约机制,将项目评估

与项目建设分离,避免大型水坝的重复建设;国家要加强大型水坝建设的环境管理,明确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保护职能;

6.开展干部培训,帮助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干部掌握有关大型水坝管理的工作技能,提高管理决策和政策水平。

7.开展环境宣传,提高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增强其对水坝利弊的辨别能力;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受理群众举报,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参考文献:

[1]陆佑楣.水坝工程的社会责任--论水坝水电站工程的生态影响和生态效应[J].中国水电100年(1910-2010),2010年

[2]黄朗喜.现代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J].企业研究,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