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3

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罗欣黎移新贺玲玲

罗欣黎移新贺玲玲/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经营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产学研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与产学研合作等概念有所区别。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完成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型。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比上年增加19.75万人,增长2.98%;在校生2308.51万人,比上年增加76.71万人,增长3.44%;毕业生608.1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3万人,增长5.69%i。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道路上继续迈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目前全国共有1100余所高职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比例大约占整个高校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是举世瞩目的。但由于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或由社会力量投资建立而来,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开展产学研技术能力有待提升。2002年教育部长周济在高职教育会议说:“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就是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建立产学研一体经营模式,才能解决好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依托地方经济、行业、企业才能办出特色,

一、“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背景

我国高职教育产教结合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的高职主要探索单向度的为企业服务,临渴掘井,急于为企业解决人才需求,直到1994年全国工作会议后,及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1],高职教育在多种途径、多种机制、多种模式上探索双向度的“产学研”一体化才逐渐形成为一种发展趋向。然而,对于“产学研”[2]的内涵及如何使之一体化,还是众说纷纭。有各自的理解和做好。笔者认为,“产”不仅是指某一项具体的产业,更重要的是体现办学方向。

以我院为例,顾名思义,我们的产品是能适应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包括园林、畜牧兽医、营销、管理、科研等多方面的人才)。“学”也不是狭义上的教学,而是广义上的办学,包括学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教学管理等诸方面。“研”当是科研,但高职的科研与普通高校的科研有很明显的区别,其科研的方向和内容比较明显,突出为“产”而研、为产服务。综上所述,所谓“产学研”一体化,就是以“产”为方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二、产学研一体化运行经营模式基础

我院运行产学研一体经营模式的基础是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8年7月,经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农业厅批准,由我院牵头组建,集团现有成员单位52家,其中职业院校20所,农业企业30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个,涵盖了湖南省种植、食品加工、饲料、养殖、农业机械等农业行业的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发展求重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努力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联动、项目驱动,产教结合、共生发展”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道路,在体制机制、专业建设、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校企共建的标准化蔬菜生产性实习基地,采取股份制合作,运用新一代“微灌与生态种植技术”以及种子与冷藏物流技术,双方合作集约化种植无公害胡萝卜,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填补了我省无胡萝卜出口基地的空白,提升了学院园艺、园林、作物种植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企业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湖南日报、教育电视台、三湘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基地运行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报道。

(二)牵头学校与长沙百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电类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学院配套实训基地,企业主导生产的方式,以来料加工方式交由校方生产,产品由企业按市场价回收,学校则按企业标准以学生作品作为考核依据,保证了学生“所学”与“所用”技术的一致性,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产训合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我院先后有10个科研项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进入直接服务农村经济的主战场。动科系欧阳叙向教授自2002年开始研究推广湘东黑山羊生产技术,该技术先后在浏阳、醴陵等四县推广,初步估算可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植科系肖君泽教授主持的“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研究”科研课题,成功地选育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晚籼1号”和高蛋白水稻新品种“长早籼9号”两个水稻新品种,两年来通过学院“长沙小康园林园艺有限公司”这个桥梁,在我省长沙、益阳、株洲、湘潭、岳阳等10多个县市推广,推广面积达150多万亩,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实惠。

(四)我院先后派出3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乡扶贫支教。2001年-2005年,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我院对口支持长沙县黄兴镇新冲子村。我们派出了9位教师组成的专家智囊团,指导该村制定村级发展规划,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户科技骨干,指导调整该村产业结构,一年半时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4260元,比专家组进村前人均年增纯收入1500多元。

(五)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开发农业技术指导员新职业标准。根据湘劳社函[2006]104文件精神和国家农业技术指导员新职业标准,成立了种植技术、畜牧技术、水产技术、农机技术四个教材编写专家小组,编写“农业技术指导员新职业开发”培训教材。

(六)集团成员单位娄底职院与华南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及学院资源工程系部分职工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三方以现金出资方式联合组建“华南娄职煤矿安全生产服务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这种校企融合、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产学研”全合一的实体公司,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的新举措。同时娄底职院把娄底经济开发区中阳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综合实验基地,在指导村内道路亮化与绿化、住宅环境美化等工程方面直接参与设计与施工,这种“院村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另一种新尝试。

(七)以长沙百通公司和长沙都市花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试点,采取“4+1”教学模式,学生一周里4天在教室上课,1天在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承接产品加工、联合开发产品等,学生即员工,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岳阳职院与合作企业共建的“2+1培养”模式,最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将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使学生实习结束时已成为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准员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三、具有行业背景的职业院校更有利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经营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实行产学研松散型结合的比较多,由于体制限制,实施一体化模式的比较少,典型例子三一培训学校。笔者对国内一些行业特征明显的学校进行了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方面的调研,结果发现,具有明显行业背景或特征的高职院校更有条件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像笔者所属院校就有典型的行业背景。这是因为,企业办学、行业特征在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制优势。在管理体制上,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学校,背靠行业,依托企业,成为企业的组成部分。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是湖南省农业厅直属高职学院,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农业厅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几年来,成立了“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出台了《湖南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农业主管部门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指导促进作用,对我省涉农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组织协调与行业合作办学等重大项目提供咨询、指导和支持。30多名行业专家受聘为委员,标志着湖南省农业职业院校今后有了“行家”指导,将不再“关门”办学,为湖南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和智力支撑。2012年学院申报的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和人才培养基地,获国家发改委资金6000万元。“玉米原原种扩繁育基地”获农业部资金150多万元。“藤本植物治理石漠化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国家支持经费500万元。与非行业背景的学校相比,企业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大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而在普通高校中存在的信用问题,在行业举办的学校中得到了淡化。行业高职院校应该利用这种体制上独一无二的优势,将产学研一体化推进到更高水平。

二是人才优势。很多现代化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职工教育,并将职工的教育培训提到关乎企业发展命运的高度上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是高校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所不可缺少的丰富的教师资源。[3]他们可以为高职院校所用,而且不存在令人困扰的人事关系和薪酬问题。而且,他们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是高校专业课、专业工艺课教学以及实践性教学的人才宝库。在专业建设、教学计划修订等方面,利用他们接触新技术、新设备频繁的优势,学校可以及时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将新技术和新设备,以及很多有经验、爱思考的老师傅们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简单、实用的技术方法,补充到自编的教材或讲义中去。

三是资金、设备优势。普通院校中,学校和校办企业的资产通常都是分开管理的。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经常涉及到资源共享问题,有时需要企业做出一些牺牲,这时往往很难达成妥协。而在行业院校中,校、企资产通常是统一管理,学校、企业等各个下属单位有着共同的管理部门和领导,资源的调配和使用渠道畅通。而且,为了满足本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凡是部门能够决定的,只需通过一个简单的手续就可以达到资源的相互利用。很多设备设施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被用于为企业的未来培养人才。从适用性的角度来看[4],本行业的设备设施是最适合于本行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外出到其他行业企业实习实训可能还存在着技术和设备对口的问题。因此,这是行业院校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的最大优势之一。

四是科研优势。自主创新是当今大型企业改革的要求之一,重视科技兴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是很多企业目前所着力解决的问题。如前所述,学校是一个学科结构齐全、基础理论扎实的人才库,而且这些人才也是企业的员工,他们比外来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对自己的企业和行业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和更深刻的了解,对技术创新和革新有着更直接的体会,是企业的良好伙伴,是企业所不可缺少的科研力量。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不能缺少这些科研力量助力,从而促使企业更坚定地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的道路。

五是就业优势。一般来讲,一个行业绝不仅仅是一两个企业构成,而是有着广阔的社会需求的。这种行业的可就业单位分布广泛,就业空间广阔,人才需求层次和学科门类比较多,人才需求量较大,就业针对性强,优势明显。而且,由于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能够按图索骥,根据行业需求有所取舍,有所偏重。学校可以针对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直供直销。就业是办职业院校的关键。

六是企业文化优势。企业办学有利于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办学中,汲取企业文化的精华,积极接轨企业,引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机制,深层次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企业文化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念,强化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七是知识产权优势。[5]祖廷勋、罗光宏、王丹霞等(2006)也认为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是影响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因素:一是原始知识产权的争议,二是后续成果归属问题。可见,知识产权是影响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问题。而企业与企业所办学校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兴校兴,企衰校亡。企业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很好地绕开了知识产权问题,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和内在统一。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行业背景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比如,行业发展主管领导的指导思想和思路将对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产生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假如主管领导思路的改变,很可能导致办学模式的改变,这对学校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学研一体化,就是以“产”为基础,“研”为纽带,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并非其生存与发展的临时产物,而是在特色办学的战略层面上对高职教育定的深层剖析,是对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发展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办学模式,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必将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04).

[2]胡光明.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效益[J].高教论坛,2005,(12).

[3]王炜波.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建构[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4]罗亚夫.发挥科研优势促进教学和高科技产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7).

[5]邹本国.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