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竞技运动员与暴力倾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4

重竞技运动员与暴力倾向

汪洋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中图分类号:G812.0G8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12-01

摘要:在我国,重竞技运动员的暴力行为倾向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但是这个问题关系到重竞技运动员的人格发展,道德认知以及退役后生活工作的安排。因此,重竞技运动员的暴力行为倾向问题亟待提上日程。

关键词:重竞技运动;暴力倾向;格斗;退役

本文首先阐述了重竞技的特点及暴力行为倾向,并对重竞技的运动激烈、身体劳累、心理紧张、竞争残酷等特点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暴力行为倾向产生的根源及其心理因素,进而进一步深刻揭示了影响运动员产生暴力行为倾向的原因,及其对运动员自身和社会安定带来的严重危害性。最后,作者针对上述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控制运动员暴力的对策。

一、重竞技的特点与暴力行为倾向

(一)重竞技的特点与潜意识攻击性行为。

所谓重竞技是指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运动潜能,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为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它包括:摔跤、拳击、散打、跆拳道、击剑、举重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比赛不同于一般的比赛,除了要承受激烈的身体对抗之外,还要承受很大的心理负荷。

由此可见,重竞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运动激烈、身体劳累、心理紧张、竞争残酷,这些特点培养了运动员超乎常人的强健的体魄,超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运动员处理问题时容易过于简单化,容易冲动,往往想通过自己强健的体魄来征服别人。

重竞技的项目特点导致了运动员在脑海中存在着潜意识攻击性行为的思想,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摩擦,便想用自己的武力使对方屈服,从而导致了许多流血事件和悲剧的发生。

(二)暴力行为倾向心理因素。

暴力行为倾向是指具有以暴力手段实施的,以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及公共安全等行为的思想。

1.认知特点。

(1)较低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有些运动员从小从事专项训练,过早的训练影响他们文化课的学习,在他们的眼中看重的只是专项成绩的好坏,并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2)简单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重竞技运动员具有强健的体魄、超强的攻击能力,这些优势的产生导致一些运动员处理问题简单化,直接攻击对方,也不考虑攻击对方后给对方造成何等的伤害。

(3)强烈而歪曲的道德观、价值观。大量的事实证明,有些运动员具有的是歪曲的、表现较为强烈的甚至是错误的道德观、价值观。若是谁触犯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或价值准则,便以暴力相向,甚至伤人害命。

2.情绪情感和意志特点

有些运动员的情绪意志特点主要表现为消极的情绪反应和薄弱的意志力。具体而言,这些运动员的情绪反应速度快,强度高,具有扩散性。譬如运动员实施暴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激烈情绪爆发,攻击时具有强烈的情绪亢奋性,在这种激烈、亢奋的情绪状态下,其攻击行为的指向常常会转移到其他的人或物上,如劝阻者、旁观者或是现场中的其他物品。

与上述情绪特点相对应,这些运动员的意志活动常常不能得到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行为易受情绪的控制和支配,易受暗示、激惹性较高的外部刺激而激发,使他们大打出手。

(三)格斗类项目与暴力行为倾向。

格斗类项目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它是以“伤害另一生命机体为目的的一种反应”,是一种有意注意,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为的是给对手造成打击,从而取的比赛的胜利。

可以说,格斗类项目的运动员都有超乎常人的反应速度和身手。当他们遇到外界的一点刺激时,潜意识里已构成向对手的进攻意识,一旦这种讯号发出,那么他们就会持自己的特长来进攻对手,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由此可见,格斗类项目运动员所产生的暴力行为倾向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潜意识达到自动化的反应。

二、影响运动员产生暴力行为倾向原因

(一)社会环境是运动员暴力行为倾向产生的温床。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大搞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外的各种思潮也随之鱼目混杂地涌入,许多公民不能正确对待这些思想,不分良莠地照单全收,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一些人花大钱雇佣运动员做保镖或打手,为自己解决事情。意志力薄弱的运动员就会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成为金钱的奴隶和别人的棍棒,别人指哪打哪,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局面,而且目前我国体育体制不是很完善,拿到全国前几名的运动员才有机会保送大学或安排工作,没有取得好名次的运动员还是占多数的,如果他们找不到对口工作,又身无他技,就只能闲居在家,处于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训练时期的热情消退了,渴望生活的激情散了,在家待业的消极作用很明显地压抑了运动员们的正常发展,从而致使他们所具有的暴力倾向加重。

(二)运动员自身因素。

因为是竞技体育,一方面运动员从小便开始训练,而那时正是他们求知欲旺盛的年代。许多家长和教练员对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也就随便学学敷衍了事,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另一方面,运动员冲动性大,说干就干,在思维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抽象和概括的分析能力,对待事物缺乏规律性的本质的认识。因此,很容易孤立、偏激地看问题,甚至把粗暴、冒险等行为,当成是勇敢大胆的英雄行为。在外界的刺激下,在各种暴力行为的动机的指使下,他们容易轻率地采取这些行为方式。

有些运动员在暴力行为乃至暴力犯罪中并不是有意识的,常常只是图一时之快,或是帮别人出头,或是认为对方找茬等盲目产生的各种暴力行为,他们喜欢追求行为刺激,不懂得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综上所述,运动员自身素质如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做起事情容易冲动,盲目性,不考虑太多后果,情绪波动大等都有可能引发各种暴力行为。

三、控制运动员暴力行为倾向的对策

(一)加强运动队的管理。

加强运动队的管理,首先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所以教练员的问题应放在首位。一个好的教练员可以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出来,同样,一个不称职的教练员也可以毁了一支队伍。所以应该抓紧实施“教练员再教育工程”和“高层次创造性教练员人才工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还应该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练员到国内或国外高等体育学府进修、深造,建立一种严格定期的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素质与学历结构,从而提高运动队科学训练以及管理的水平。

努力为运动员的成长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定期组织技术与经验交流活动,增强运动员敢于挑战、创新的意识,提高运动员专项技能的理论水平。

在重点项目上,全面配备科技教练员,对每位运动员负责,使他们能够得到科学的训练提高成绩。

同时还要加大运动队内违规违纪现象的惩罚力度,改变过去那种以眼前专项运动成绩和比赛名次论英雄的高优姿态,要一视同仁。

(二)加强运动员自身素质修养。

运动队中的运动员,文化教育程度较低,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影响着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甚至造成社会上对专业队运动员产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晕轮效应。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大力实施再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先,应抓文化素质教育,培养队员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勇于拼搏的精神。

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人文学科的选修课,既使运动员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又能学到更多知识,修身养性。

最后,还应多找一些心理医生经常对队员们进行心理治疗,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使之从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增进知识,从而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三)做好运动员退役后的安排。

前途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应做好运动员们的未来发展计划。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如果以后不从事运动工作,实在别无其他出路。如果弃之不问很容易使他们走上极端。尖子级队员可以继续深造,或改行当教练员,或保送大学。而那些专项成绩平平的队员们应通过改革运动员奖励,职称晋升,住房就业分配标准的方针政策及导向,引导各基层体育局、体校对培养运动员及今后生存方向,树立大局观念,认真对待,为培养更高、更多的世界级尖子运动员而努力!

013基于神经网络在高职模拟项目教学中的应用郑小发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760)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013-02

摘要:基于高职教育多元化的模拟项目教学中,建设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指标体系,运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和自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在高职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模式,并应用此模式对若干教师的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进行了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科学、进程、融合、易于操作,打破传统评估方法的主观性过强、评估过程复杂等缺陷.

关键词:神经网络;模拟项目;三部曲式

一、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以培养新型生产技术、管理一线需要的紧缺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为推进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模拟项目教学是高职、中职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项目性、职业性和进程性,而项目、挖掘、融合、进程是四个关键技术环节.最近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特色竞争力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的核心科研.因此,开展高职模拟项目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模式,必将对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特色竞争力,起到核心作用.基于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模拟项目嵌入式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从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环节人手,搭建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一种科学进程性的方法.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高职模拟项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模式

2.1神经网络原理

神经网络的全称是人工神经网络,它是在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模仿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构成的一种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神经网络由大量的神经元互相连接而成,它的信息处理通过神经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存储表现为物联网技术接点互联嵌入式的物理关系.因此,它为模式识别、非线性分类等研究开辟了新的术语.

2.2基于神经网络评估原理

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三层(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或三层以上单向传播的多层前向网络结构,它的上下层之间实现全神经元连接.神经网络是利用非线性可微积分函数进行权值训练的多层网络.为了加快网络训练的收敛速度,采用变化的学习速率或自适应的学习速率对BP算法加以改进优化.神经网络可看作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即要求出一映射使f,使f是g的最佳逼近.神经网络通过对简单的非线性函数进行数次复合,可得出近似复杂的函数.

我将高职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的各指标属性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BP神经网络模式的输入向量,将评估结果作为神经网络模式的输出,用足够多的样本训练这个网络,使其获取评估专家的经验、知识、主观判断及其对指标重要性的倾向,这样神经网络模式所具有的那组权系数值便是网络经过自适应学习所得到的正确知识内部表示,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式根据待评估各指标的归属值,就可得到对高职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的评估结果.

2.3基于高职项模拟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指标体系的建设

“三部曲式”指标体系的搭建是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三部曲式”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与否,是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突出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的特色,体现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评估的特色,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从“模拟项目嵌入式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出发,确立模拟项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4基于高职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模式建立

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是由输入和输出向量的维数确定的,输入向量的维数也是影响元素的个数,这里综合考虑影响模拟项目教学质量的各种元素,选取了能够全面反映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指标体现中的29个元素,所以输入层的神经元个数为29.输出层作为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的网络输出,神经元个数确定为1,目标输出模式为(O,1)间的一个数,评估集设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应的指数区间集合={(0.85,1),(0.7,0.85),(0.5,0.7),(0,0.5)}.由于输出模式为(O,1)间的一个数,因此,输出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可选用S型对数函数了logsig型.实践证明,隐含层数目的增加可以提高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但是隐含层数目超过一定值,网络性能反而会降低.在合理的结构和恰当的权值条件下,3层BP神经网络可以逼近任意的连续函数.因此这里采用结构相对简单的3层BP网络.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直接影响着网络的非线性预测性能.根据Kolmogorov定理,设定网络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27.

表一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指标体系

三、神经网络结构与算法

神经网络对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进行辩识模拟.主要进行非线性系统的输出输入映射关系建模.其主要结构是由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一个输出层组成,各层由若干个神经元(节点)构成,每一个节点的输出值由输入值、作用函数和阈值决定.(图一)

该模型由三层神经元组成: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不同层之间的神经元采用全互联方式,同一层的神经元之间不存在互相连接。输入层为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各评价指标值,输出层只有一个神经元。

BP算法对评估体系进行辨识模拟,其基本思想是最小二乘法,采用梯度搜索技术,以期使网络的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的误差均方值最小,网络的学习过程是误差一边向后传播一边修正加权系数的过程,故可用其对模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识别.

设网络的输入向量其中X是模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各个指标体系.由于输入样本为29维的输入向量,因此这里n=29.网络的隐含层为:;其中,{}为权系数;a()为系统的传递函数或激励函数.网络的输出层为:其中,是神经往来系统的输出变量;{}为权系数.设准则函数为:BP算法可使性能指标最小化,为了保证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把被辨识模拟对象的实际输出Y作为反馈信号灯,将其与神经网络辨识模拟器的输出比较,使,其中为一个很小的数,如果不满足要求,则不断调整权系数,以达到期望要求.根据反向传播计算公式,可得如下权系数学习规律.其中为学习修正率0﹤≤1.

四、高职模拟项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模式的实现

网络结构及算法确定以后,需要利用样本数据通过一定的学习规则训练,以提高网络的适应能力.由1分析此模式的实现采用BP三层网络结构,利用软件MATLAB建模型,输入层29个神经元,隐含层27个神经元,输出层1个神经元,训练步数50,目标误差为0.001,网络训练次数100次.

五、结束语

通过BP神经网络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证明模拟项目教学质量“三部曲式”指标体系及神经网络评估模式是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它克服了以往教学评估中的主观性较强的缺点.而这种模式的应用为高职院校模拟项目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春嫒、胡旺.基于B/S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张金梅等.人工神经网络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