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园林工程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 2

探析园林工程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韩旭

哈尔滨东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现代园林施工使用的新工艺措施

1.关于合成土木材料的应用

合成土木材料中透水过滤软管具有良好的过滤和透水功能,通过纤维吸收多余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后,滴入管内,这样不仅起到了节约用水作用,还达到了美观整洁的效果。边坡垫三维网的防护技术,通过预留90%的空间用来填充细石、砂砾、土壤,植物的根部,植物长成后,铺垫网、地面草皮和地下土壤三者能牢固相连。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盘结生长,大部分能伸至地下四十厘米,逐渐形成了一道宽厚的天然绿色保护屏障,这种技术主要使用在环山路的侧护坡,绿化效果很好。

2.液压喷播技术与微灌灌溉技术的应用

液压喷播技术主要是用土壤改良剂、草籽、肥料、粘合剂以及染色剂等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然后借助施工机械加大喷射压力将其喷射到边坡需要的植物的施工技术。液压喷播技术不仅能促进边坡生态植物的生长,对沿线整体的景观进行美化和绿化,能有效提升草种的适应能力和生长能力;微灌灌溉技术主要应用在园林灌溉工程中,主要是采用微灌溉的技术设备而形成的微灌灌溉系统,采用微型喷头将水均匀的喷灌在园林苗木中,由于微灌溉的流量小,还能有效的节省肥料、减少园林灌溉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二、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难点

1.施工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要求,使得园林绿化市场有了蓬勃的发展,从事园林绿化施工的队伍也在急剧增加,在人员剧增的同时导致施工队伍人员技术水平方面参差不齐,有些施工人员没有施工资质,团队结构等是极其不合理的。而园林建设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它的工程特点决定在具体施工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工程建设,园林建设是需要运用美学的角度和艺术的眼光来设计、施工。然而,当前许多园林工程施工队伍压根就不懂得植物之间的搭配和放置,缺乏专业知识,在具体施工时,不能够完全掌握设计者的意图,导致在施工现场出现施工秩序混乱和管理效率低下。

2.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

一是地形影响。由于受到园林地形的影响,对于园林施工之前的测量放样和估算施工量等技术均是一大考验,成为地形因素导致的技术难点;二是气候与环境的影响。由于受到园林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给园林施工中的植物的种植类别选定带来困难,从而形成气候与环境导致的技术难点;三是假山的影响。由于需要往往在园林施工中设置假山,而假山往往需要较强的稳定性,这就给假山施工技术带来了难点,一旦假山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将直接导致其稳定性下降,极有可能导致游玩假山的人们因塌落而导致人员伤亡。

3.养护阶段的技术难点

园林工程不是建成就一劳永逸,它更加注重后期的养护,良好的养护可以使园林中的植被枝繁叶茂,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园林工程的效用,美化城市环境。但是,我国很多园林企业将园林工程的重心放在了园林工程的建设上,并不注重后期的养护,这样导致了很多园林在经过一段无人养护打理的时间之后就逐渐变得荒芜,而养护阶段中需要有非常专业的养护人员,需要有专业的养护知识,切实地根据当地土壤、水资源、植被、天气、防治病虫害等的特性来做出科学的养护管理,使得园林工程的价值得以体现。

三、园林施工中解决技术难点的几点对策

1.园林绿化施工前的准备措施

作为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施工人员,首先应该了解园林绿化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意图,需要现场调查周围的环境、施工现场情况,例如水、电、道路交通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施工建设的各种管理系统。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施工前的组织计划是保证这项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概况、施工技术,用于工程施工机械、劳动力、工程程序进度内容。组织绿化施工方面:指挥系统、施工分工、责任范围、施工队伍和任务分配等。此外,安全技术、设计图布置方面等准备措施的确定及安排。

2.加强地形勘测

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必须提高对地形勘测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地形勘测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纠正错误认识,加强地形勘测。必须规范化地形勘测,对地形因素造成的技术难点进行预测和评估,完善实地研究,保证计算与测量的精确性和真实性,为土量计算、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数据。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勘测人员的定期培训,促使勘测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积极引进较为先进的测量仪器及测量技术,掌握现代化放样技术,增强工作责任心与热情,确保估算施工量、测量放样数据的可靠性及精确性,不断增强质量控制意识,从自身做起,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植物成活率

施工人员必须认识到植物成活率与成本控制、如期竣工的关系,通过改善土质的方法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改善土质时可以采用深挖换土或铺设底土等方式,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提高成活率。加强对植物的日常养护,促使植物健康、正常生长。结合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养护制度,明确区域内植物的责任人,加强对养护人员的知识与技术培训,提高养护人员对植物养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强养护人员对植物养护技术的掌握程度。形成系统化、程序化的全面养护。

4.加强假山稳定性

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假山稳定性的重视程度,增强安全意识。在假山施工过程中,必须规范、正确的按照施工要求规范施工,切实提高假山稳定性,减少由于假山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施工前,应当开挖假山下的地基土,回填土时必须按照要求操作,并选择大块的、一定量的原石和砾石掺入回填土中,提高假山稳定性和安全性。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测算假山承受压力,制定较为严密、科学的施工顺序,并保证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在假山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邀请相关专家对假山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假山稳定性及安全性确定后方能继续施工。

5.合理选择植物

施工人员必须对当地环境及气候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确保植物与当地环境、气候相适宜,减少由于气候、环境因素造成的植物死亡等。结合当地环境及气候,正确选择植物,以当地植物为主。规范化的对植物栽种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对花卉、植物的栽种方式、栽种地点、栽种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必要时可以选择分量种植和分批种植的方式,减少植物死亡。确定种植植物成活率较稳定时,再大规模投入种植。

6.加强后期管护

园林绿化维修养护工作有着复杂性,技术专业性,维护长期性等特点,在绿化建设完成后,还要进行经常的养护管理,才能巩固绿化的效果,避免"重建轻养"现象的发生。作为养护管理人员,需要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园林养护知识,同时需要将园林管理的责任具体到人,明确标准,督促落实养护工作,并提供充足的维修所需资金。

结语

园林施工新工艺代表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在园林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是节约有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的需求,通过新工艺的采用,应达到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施工中运用新工艺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制约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应不断加强园林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实现新工艺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卢松江,刘国报.探讨园林施工技术难点与管理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134.

[2]张占彪,刘桂英.园林施工技术难点与管理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124.

[3]韩瑞.园林施工技术难点与工艺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