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中医医院护士自我效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中医医院护士自我效能的影响

汪玲英

汪玲英

(湖北省远安县嫘祖镇中心卫生院湖北远安444211)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药文化建设对中医医院护士自我效能的影响,为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间我院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2015年间引入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理念和方法,连续2年对2019名护理人员实施心理介入、压力疏解、职业再认知等干预措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自身对照了解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现状。结果:引入中医药文化建设理念,实施干预措施后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明显提升,女护士由2.15提升至5.09,男护士由2.29提升至5.22,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引入中医药文化建设理念,各类干预措施的实施,显著改善了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为维护护士人员队伍的未定,缩小护士人才素质与健康事业需求的差距提交了可操作性对策。

【关键词】护士;文化建设;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201-02

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也称自我能力的有效,是指人们对完成自身行为既定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最早由班杜拉[1]提出。现在自我效能感已经广泛融入到具体的领域。中医护士是特殊的群体,独自面对繁杂的护理工作,会逐渐失去自信,降低自我效能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影响自身发展。提高中医护士的自我效能,对引导护士正确面对自己,调整工作状态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就中医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问卷调查,引入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采取各类干预措施,自身对照了解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现状,为改善护士自我效能感提供可操作性对策。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015年间我院219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研究时间段内,无职称、编制、生育、退休等变化,其中男护士7名,女护士212名,平均年龄35.29±8.58岁。

1.2分组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2.方法

2.1问卷调查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引入中医药文化建设理念和方法,连续2年对我院全体护理人员实施心理介入、压力疏解、职业再认知等干预措施。通过心理介入、压力疏解、职业再认知和管理方式改进等措施,在不同的科室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频次开展相同内容的中医文化建设,通过引入护理文化专题建设,从心理机制、技术水平、外部认知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介入,全面提升护士工作热情和职业水平。对比研究周期始末护士自我效能感情况,评价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2具体干预措施:

2.2.1医院环境形象建设:环境形象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将中医药文化建设融入医院环境形象建设,充分利用庭院、大厅、走廊、候诊区、护士站、病房等区域,设立中医文化展板和宣传橱窗,把中医药文化内涵、理论技术、科普知识等中医药元素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展示与转播中医药文化,营造良好的中医氛围、弘扬历史、传播理念,让护理人员在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2.2.2建章立制,完善中医药文化行为规范体系。(1)建章立制、制定院歌院徽院训、员工手册,从言行举止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并要求每一位职工对医院院训、服务理念等核心价值理念做到熟记于心、严格遵守。(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开展特定礼仪培训、进行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形成了富含中医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理念,促进医院职工的行为遵循和服务价值、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提升,营造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公众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对实现医院目标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3)护理部将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操作技能、健康宣教、规章制度制成手册,方便护士自学,指导护士日常护理行为,并制定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2]。(4)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各种中医操作专业小组:如PICC专业组、疼痛专业组、穴位贴敷专业组、拔罐专业组等,接受护理会诊,解决疑难护理问题;定期开展中医操作讲坛,方便护理人员提升专业技能[3]。

2.2.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中医药文化活动。(1)充分利用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途径对医院中医药文化进行宣传;(2)参与国医节、膏方节、冬病夏治等中医药文化主题社会活动,弘扬中医;(3)走入社区,开设中医药防病治病讲堂,宣传中医养生、中医药健康指南,开展护患互动,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接受文化的陶冶;(4)开展中医传帮带活动,举办中医经典竞赛、中医操作技能展示赛,充分发挥中医人的作用,薪火传递,带动年轻的护理人员奋发进取,提高中医理论、操作技术水平。5)组织举办富含中医内涵的活动:太极拳比赛、太极养身仗表演、趣味运动会、杏林好声音歌唱大赛等。

2.2.4成立具有中医特色舒缓压力的各类工作室,定期开放[4]。

心里疏导:(1)组建心灵社团,定期开放,护理人员可到社团参与座谈,进行沟通、交流,畅所欲言,以达到心理纾缓。(2)开设护理乐园,提供心理治疗沙盘、心理书籍、中医专业书籍,同时邀请心理咨询师为部分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激发其生活工作的激情。(3)护理部开设护士接待日,与护理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引导职业发展,成就职业荣誉感。

缓解压力:(1)由具有瑜伽教练资格证的护理人员和爱好太极拳的护理人员组成形体社团,开展太极拳或瑜伽教授与训练活动,以达到净化心灵、纤美形体,缓解压力。(2)拓宽护理人员兴趣爱好范围,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户外兴趣组、舞蹈兴趣组、摄影兴趣组,定期组织小组活动,以舒缓因为工作带来的压力。(3)传递正能量:群体网络建设:建立qq、微信群,分享创新观点、先进技术、解决问题的心得,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等。风采宣传:利用网络平台、报纸、电子屏等对优秀护理人员风采进行展示宣传,树立榜样,激发护理人员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

2.3研究工具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经RalfSchwarzer设计,该量表共10个条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分值为4分制法,从1到4依次递进(1=完全不正确,4=完全正确),为了研究的目的,否定条目的记分采取反向记分法,最后所得分值越高代表护士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1]。

2.4资料处理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数据采用自身前后对照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引入中医药文化建设理念,实施干预措施后,自我效能量感明显提升,女护士由原来的2.15提升到5.09,男护士由原来的2.29提升到5.22,干预前后对照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表中医药文化建设改善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的效果

由上表显示,干预前后差异显著,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4.结论

通过开展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即提升了中医护士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又普及护士的自我压力管理知识与技能等,从而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

5.讨论

自我效能感[5-6]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7],根据Schwarzer对7767名成年人调查[8],在GSES上的平均得分为2.86,本次研究中干预前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均低于国际均数,这必将影响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我们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通过规范化专业培训、专业护理小组、中医药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关注年轻护士的心理动态及业务水平,护理部通过多种平台关注护士的情绪障碍、心理和生理健康,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上表中干预后男女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提升,数值大大高于国际均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通过开展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即提升了中医护士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又普及护士的自我压力管理知识与技能等,从而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该方法合理,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为维护护士队伍的稳定,缩小护士人才素质与健康事业需求的差距提交了可操作性对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王小明,胡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9.

[2]汤磊雯,叶志弘.护士群体同事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18.

[3]王菊香,叶志弘.应用同事支持系统缓解护士心理压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5.

[4]郑必慧.管理者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544.

[5]Bandura,A.(1977).Self-efficacy:Towardaunifyingtheoryofbehavioralchange.Psychologicalreview,84,191-215.

[6]Bandura,A.(1997).Self-efficacy:TheExerciseofControl.NewYork:Freeman.

[7]Schwarzer,R.,Mueller,J.&Greenglass,E.(1999).Assessmentofgeneralperceivedself-efficacyontheinternet:Datacollectionincyberspace.Anxiety,Stress,andCopying,3(12),145-161.

[8]Schwarzer,R.&AristiB.(1997).Optimisticself-beliefs:Assessmentofgeneralperceivedself-efficacyinThirteencultures.WordPsychology,1997,3(1-2),177-190.

基金项目:宜昌市科技局资助项目(A14-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