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的高考改革透视湘西贫困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由北京的高考改革透视湘西贫困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尚晓燕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高级中学尚晓燕

【摘要】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备受关注。笔者通过此次改革,来探讨这种方案是否也适用于湖南湘西的贫困地区。如果不适用,湘西贫困的高考改革以及英语教学改革路在何方?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考改革;英语教学改革;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33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11-02

高考改革由统一考试逐渐过渡到自主命题,客观题占主导接着主观题比率上升经历了从1952年到至今4个阶段。最近江苏省率先敲响了高考改革的钟声,2016年英语将“退出”江苏省高考,实行一年两考,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接着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根据方案,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占3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由此次改革可以看出,英语教学要摆脱应试最终达到应用的目的势在必行。但放眼目前湘西贫困地区的英语教学现状是否能立马就进行类似北京的高考改革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硬件未达标

学校的硬件包括教育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等。北京高考方案中100分总分听力占30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听力占的比重可见一斑。而目前湘西贫困地区大部分高中根本就无法达到进行基本听力教学的条件。因经费的原因,教室没有安装多媒体,虽然有语音室,但大多因为设备的陈旧或者年久失修而使其成为摆设,有的甚至已经将语音教室另作它用。整个湘西有约20所高中,其中5所省示范性高中,笔者以曾工作过的某所高中为例。此高中是某县唯一的一所省示范性高中,但因政府资金投入英语教学过少,语音室设施跟不上而没法用,教师自备录音机进行听力练习,少数教师录音机没有以至于听力教学化为零。英语备课组原计划的英语听说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因场地、经费、设施等问题而搁浅。贫困地区最好高中的硬件设施都如此,一些普通高中甚至一些远离城区的高中就更别提了。

二、软件更需充实

学校的软件包括师资水平(如教师年龄、学历等)、生源、管理(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湘西很多普通高中根本就无法进行听说的教学。据笔者对某所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结构作了一番调查,此校设了10个教学班,英语教师8人,这8人中全日制本科生3人,5人为函授本科,年龄30岁以下2人,30岁到40岁之间有4人,40岁以上2人。30岁以下1人的教师能进行日常交流,但30岁以上的只有3人能进行交流,剩下一半都因发音或听力的障碍只能进行只有自己听得懂,通过翻译学生才明白的“交流”。目前此高中的教程用的牛津译林版教材,虽然有听说课程,但大多因班上大多数学生听不懂,无法开口而省略。如果类似北京的高考制度实施,湘西地区的大多数高中学生只有以放弃英语而去花更多时间学其他“高分科目”来提高总分了。

三、导致教育不公平

虽然江苏、北京这些发达地区将高中英语作为选修课,学生到了大学仍然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和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将英语作为工具仍然难不倒他们。那是因为他们有许多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可以到英语培训机构学习、参加夏令营或者请家庭辅导教师等等形式把英语“捡”起来。而湘西这些贫困地区呢?假如高考英语降分,那么学生会把大部分的精力转移到其他科目,对英语这门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薄弱的科目根本没法兼顾了。那么到了大学,因为经济状况、自身的英语基础等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对英语查漏补缺,这样就根本不能通过大学中一系列的英语考试。想读研究生,但有英语这个巨大的“拦路虎”在前面啊。即便通过某些便捷的方式通过了英语,到了真正读研的时候因不能使用英语这门重要的工具而寸步难行。结果贫困地区的孩子无法继续更高层次的教育,而发达地区的孩子,不仅可以顺利地在国内进行研究生乃至博士的学习,有的甚至出国留学。这种强烈的马太效应,加剧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的教育不公平现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追求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公平成为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而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公平却越加明显,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当然在湘西贫困地区,英语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这里教学方法落后,英语课就是英汉翻译课,教师常常担心教学目标无法落实而进行“满堂灌”,常以教师为中心一人唱“独角戏”。师资力量也欠缺,许多教师不愿意更新教学观念,开拓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听说能力有待提高。教材的内容也不适用于落后地区,内容的趣味性适合发达地区,难度也偏难导致学生毫无趣味,英语课上学生要么打瞌睡要么发呆。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即便学了6、7年英语仍无法张开嘴巴进行交流。随着西部建设及城镇化给湘西地区带来了机遇其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那么,英语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作为地处贫困地区的湘西,因受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生源等软硬件的局限,它的高考教学改革决不能生搬硬套发达地区的模式。相关部门在改革前务必认真做好调研、进行试点、不断分析总结从而做出因地制宜的高考改革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且不要让以前“走新路、老套路”的历史重演。为此,笔者针对湘西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建议。

1、增强外部援助。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多关心和支持贫困地区的英语教育。在资源投入方面应作一些倾斜。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行为,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援贫困地区的英语教学,以至于慢慢赶上发达地区的教学水平。比如:让每个高中的每间教室都有自己的多媒体,投入资金买些英文图书资料供学生阅读,提高教师的待遇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多指派一些省级或者其它发达地区的教学一线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2、完善高考英语测试及评价制度。虽然1952年以来,英语就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英语测试也历经过三个阶段的改革,第一阶段:主观题为主,重视语法。题型主要有:阅读题、英译汉和汉译英。第二阶段:出现了各地的高考考卷,但题型差不多,以语音辨析、短文填空、阅读理解以及词类转换为主。第三个阶段: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题型主要有听力、单项选择、阅读理解、写作等题型。但不管考试题型如何改变仍然以应试为主,学生花在英语上面的时间多而收效甚小。由此可见,对英语测试的完善和改变也极其重要。笔者认为应该将听力和口语放在一起考试作为高考的测试内容,同时加强对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但是否有必要减少高考英语分值值得商榷。同时教学评价机制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要与注重英语实用这个目的相接轨。

3、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目前湘西地区的高中英语“老”教师,很多已经进入职业倦怠状态,他们不想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守旧自闭,由原来的合格逐渐演变为不合格而青年教师虽然具有很强的基本功但缺少教学经验。为此,鼓励教师不断进行学习迫在眉睫。首先,教师的学习培训要和职称的晋升及工资的涨幅挂钩。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称的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不同层次及内容的培训,而后用严格的考试来检查他们学习情况。其次,培训学习的内容要实际。目前虽然有国家培训、省级培训、继续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络培训和实地考察,但都因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问题,大多教师都应付了事,结果这些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的培训成为搞形式。最后,培训形式要多样。除了进行网络的学习,还可以进行参观,或者持续一段时间的学习进修。例如:自2004年以来,近500名的西部中学英语教师到国外高中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除了派去国外也可以派到香港、北京等发达地区进行教学观摩。希望这些培训学习能普及到湘西每个县、每所高中。

四、结语

湘西经济落后、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缺乏、生源极其有限,面临北京高考大幅度的改革,切不能盲目跟风,要全面审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要从外部、内部入手双管齐下,深入研究不断地创新从而提出适用于贫困地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同时进行以之向适应的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