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苏保

苏保(临泽县职教中心甘肃张掖734200)

摘要: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心智不够成熟,身体生长发育快”、“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行为习惯较差,自律意识不强”、“农村生源占大多数,成分较为复杂”等四个方面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了要从“明确学习目标,提振学生学习信心”、“建章立制,使学校的养成教育规范化、长期化”、“从小处着手,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精神家园”、“密切家校联系,形成育人合力”等五个方面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担负着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艰巨任务。中职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力量。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跨入社会,从事各种工作,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当前中职生的特点

1.心智不够成熟,身体生长发育快。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容易叛逆的一个阶段,同时正处在身体发育较快的阶段。

2.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是中考落榜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都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导致心理自卑、自信心不足。

3.行为习惯较差,自律意识不够强。由于学习成绩较差,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往往情绪低落、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甚至沾染了某些恶习。

4.农村生源占大多数,成分较为复杂。通过调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有近90%的学生家在农村,正常学习期间在校寄宿,有4.1%的学生属于单亲家庭或孤儿。

二、中职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教育是通过素质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向度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要内容是:

1.纪律行为的养成教育。学校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活动,要保证各种教育手段的正常实施并产生应有效应,必须以纪律作保障。

2.基本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职学生的主要缺失,往往表现在道德修养的缺乏,其后果会对学校管理造成根本性的损坏,对学校形象造成较大的损坏。

3.理想目标方面的养成教育。理想目标是每个社会成员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源泉,更是中职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支撑。

4.学习品质尤其是意志品质方面的养成教育。中职学生要熟练掌握一门乃至多门技术技能,就需要有勤奋刻苦、勤学好问、重视基础、勤于积累等方面的学习品质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5.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要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奉献、协作互助、忠于职守、遵规守纪等方面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

6.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要通过仪容仪表礼仪规范、职场礼仪规范、交往礼仪、涉外礼仪和节日习俗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则和社会交往法则,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做人,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7.勤俭节约品质的养成教育。要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

三、中职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对策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1.明确学习目标,提振学生学习信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方向。有了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就会获得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动力,不断地激励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为此,中职生一入校,学校就应该通过主题班会、展板宣传、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专业发展前景、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定位,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将来我要干什么”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学生制定在校学习三年在德、智、能、体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学生学无目标、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过关等现象的发生。

2.建章立制,使学校的养成教育规范化、长期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有相应的行为规范,让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有规可遵,让学生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乱说。学校应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加强制度建设,在已有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下发《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请销假制度》、《违纪学生处理规定》等制度,同时制定《学生思想品德目标和学习目标“双目标”考核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办法》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考核,将结果纳入学生学业成绩之中,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从小处着手,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中职学校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养成一生受用的品质和习惯,从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入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习惯教育,切忌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目标大而全,最终无明显成效。如:针对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的问题,开展课堂纪律集中整治行动;针对学生当中“乱扔乱丢”现象较为普遍的问题,开展“乱扔乱丢”现象专项治理等。通过集中一段时间整治,使学生逐渐改掉了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气,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具有反复性,学校一段时期抓了就有所好转,学校不抓了就有所反弹。因此,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做到反复抓、抓反复。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务实向上、积极进取、敬业乐群、遵纪守法、崇尚实践的校风。要全面加强校园“一训四风一精神”建设,不断凝聚学校发展的正能量。要按照“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的要求,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让校园充满笑声和欢乐声,要积极创建快乐幸福校园。要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增加校园文化元素,使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就业创业信心。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教育学生懂得“上课如上岗”、“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工作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要大力表彰优秀学生,树立标杆,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5.密切家校联系,形成育人合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周末返学后,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出现抽烟、喝酒、进酒吧、网吧,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出现“5+2=0”的不良现象。为此,周末学生管理教育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校要重视与学生家长多渠道沟通,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学会采用正确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健康向上思想的形成。同时,社会媒体要多强调家长在学生德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以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玲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262-267。

[2]戴斌荣高中生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23。

[3]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