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磷酸肌酸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体会

姜悦哲

姜悦哲(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磷酸肌酸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6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并与30例常规治疗患儿对照。结果该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大于对照组(69.70%),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磷酸肌酸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目前儿童时期一种主要的获得性心血管疾病。VMC临床表现轻重相差较大,病情变化快,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但如诊断治疗及时,大多预后良好。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临床常见后天性心脏病之一,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变性坏死或间质水肿,发病早期病毒在心肌细胞内主动复制并直接作用心肌,引起心肌损害和功能障碍。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治6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男37例,女29例,发病年龄:2月-3岁12例,-7岁38例,-14岁16例。临床症状主要以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心前区不适,或活动减少为主。入院初均行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心脏酶学检查及病毒抗体测定,所有病例均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将6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轻型8例,中型25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轻型10例,中型2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特别是抗休克及纠正严重的心律失常)、大剂量维生素C静注及三磷酸腺苷(ATP)、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辅酶Q10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注射液20-50mg/(kg?d)静脉点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疗效判定开始治疗后,每天记录心率、心音、周围循环情况。治疗两周后复查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等辅助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心电图、心肌酶等辅助检查结果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不明显或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6例(72.22%),有效8例(22.22%),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显效16例(50.53%),有效5例(16.67%),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χ2=7.04,P<0.01。两组患儿心肌酶恢复比较:治疗组正常28例(77.78%),异常8例(22.22%);对照组正常16例(53.33%),异常14例(46.67%)。两组小儿心肌酶恢复正常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40,P<0.05。

3讨论

儿童的心肌代谢旺盛,对缺氧和毒素较成人敏感,故易发生心肌疾病[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就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和(或)弥漫性病变,表现为心肌实质性和间质性炎症,致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肿胀及心肌纤维之间、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继而形成瘢痕组织,出现心肌损伤、心肌缺血等,这些都是形成心肌电生理活动异常的基础[4]。心电图是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的体表综合表现,可反映心肌的激动性和传导性、心肌代谢、心脏功能、心脏大小、电解质紊乱等重要指标。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的早期是病毒对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中晚期则是因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损害。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心肌炎性病变迁延不愈,最终可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则预后较差。因此,抗病毒、保护心肌、促进心肌细胞恢复正常功能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多年来,临床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尚无理想的特效疗法,主要通过营养心肌和抗氧化治疗,常用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因此类药物难以进入细胞,故疗效较差。外源性磷酸肌酸作为一种高效能物质对心肌细胞在代谢和功能上具有保护作用。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基的暂时贮存形式,是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另一个浓度高于ATP3-4倍以上的高能化合物,可直接提供能量,有助于心肌功能的尽快恢复,防止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以及阻止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5]。本文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发现治疗组36例患儿在应用磷酸肌酸治疗后未见任何副作用,病情恢复较快,与对照组有较显著性差异。磷酸肌酸具有保护和营养心肌的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可以缩短疗程,具有促进心肌痊愈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35.

[2]王德兰.黄芪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察.中国实用医药,2008,(9):97.

[3]杨振东.实用小儿心脏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29-130.

[4]李家宜,孙国贤.小儿病毒性心肌炎[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5-159.

[5]袁伯稳.黄芪并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