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镍记忆合金皮内缝合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钛镍记忆合金皮内缝合的临床研究

付洪德

付洪德(山东省沂水县妇幼保健院山东沂水276400)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153-01

【摘要】目的观察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进行手术切口皮内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剖宫产术中的120例产妇,60例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皮内缝合切口皮肤(实验组),60例采用普通丝线间断缝合切口皮肤(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拆线时间和皮肤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我们认为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是一种良好、实用的新型缝合器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钛镍记忆合金吻合器皮内缝合

近年来,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1],近年剖宫产率平均已升至60%左右[2],个别医院甚至高达80%。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对术后皮肤切口的美观越来越重视,剖宫产术后腹壁皮肤切口的愈合和美观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皮肤切口,临床多采用间断外缝技术或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技术。普通间断外缝技术常于切缘两侧留下明显针迹,术后患者腹部通常会遗留蚯蚓状或蜈蚣状手术疤痕而影响美观,有时还伴有发痒,针刺样疼痛等不适;连续皮下皮内缝合技术又分两种: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常增强异物反应出现硬结,脂肪层液化、排线,不利于伤口愈合;可抽出的滑线皮内缝合,对于较长的切口,往往出现皮肤对合不好和切口愈合后抽出困难的情况,增加手术疤痕,影响患者术后生活。

我院于2009年11月始在病人自愿的情况下随机对病人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皮内缝合切口皮肤,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6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实验组:60例产妇,年龄23~47(平均28.9)岁,其中横切口54人,纵切口6人,原手术疤痕7例。对照组:60例产妇,年龄22~43(平均28)岁,其中横切口52人,纵切口8人,原手术疤痕6例。

1.1.2材料是在医用皮肤缝合针的尾部连接一根钛镍记忆合金吻合丝而组成,并配有吻合丝固定夹。规格:6×14×0.20×300反三角3/8孤。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常规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用丝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数针,达到彻底止血、关闭死腔以及缩小切口两侧距离的目的。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连续皮内缝合:在皮肤表面下1毫米处平行进针,将记忆合金吻合丝以“S”形的流线形状态埋在切口两侧的皮内组织中。(10cm的切口长度缝合七针)缝合完毕后将针头剪掉,用固定夹将吻合丝的两端夹住。伤口愈合后,剪掉一端固定夹,从另一端将吻合丝抽出。记录切口拆线时间和皮肤愈合情况。对照组用1号普通丝线间断缝合皮肤,记录切口拆线时间和皮肤愈合情况。

1.2.2皮肤愈合情况评定标准优:拆线后缝合皮肤无哆裂,伤口愈合后皮肤表面平整无隆起,切口疤痕纤细。良:拆线后缝合皮肤局部有哆裂,伤口愈合后皮肤表面轻度隆起,切口疤痕略宽。差:切口延迟愈合,伤口愈合后皮肤表面隆起,切口疤痕较大。

2结果

实验组:60例产妇切口最长18cm,最短10cm,平均12.2cm。术后拆线时间平均为5.6天,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一例伤口感染和脂肪液化等切口并发症,无缝线反应,愈合情况优53例,良7例。对照组:60例产妇切口最长17cm,最短11cm,平均12.4cm。术后拆线时间平均为6.8天,切口甲级愈合51例,乙级愈合9例,切口感染1例,发生脂肪液化2例,愈合情况优36例,良21例,差3例。详见表1、表2。

表1基本情况

3讨论

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是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丝制成的皮内缝合专用器械,它在室温和外力作用下可随意变形,但是缝合后在人体体温环境下,可恢复原来的直线形状,凭借这种弹性力量可以使缝合的皮肤合拢相贴,严密对合,形成良好的愈合条件。同时与普通丝线比较有组织相容性好,无异物反应的优点。

应用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皮内缝合皮肤后切口对合严密,减少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和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术后拆线时间缩短,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同时也加快了住院床位的周转。拆线后切口愈合好,切口瘢痕纤细,由于切口对合整齐与皮纹一致,疤痕呈直线状,尽可能地保证了手术部位皮肤的美观,又避免了沿用普通丝线间断缝合引致拆线的疼痛刺激,以及拆线后留有蜈蚣状针口瘢痕给患者留下的心理阴影。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皮内缝合法能满足患者的双重要求,深受患者欢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进霞,齐鑫.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75.

[2]卢锦娥,黄敏珊,张文杰.子宫下段剖宫产1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