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微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小切口微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应用体会

樊学文

樊学文(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宁乡人民医院湖南宁乡410600)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0117-03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进行人工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行人工股骨头与全髋置换术治疗老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臼粉碎性骨折等。结果本组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2-4周患者能扶拐下地。随访6个月-7年,患者关节功能良好,除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稍感胀痛外其他无一例疼痛,X线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脱现象,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日常生活全部自理,对切口的大小,术后的恢复表示满意。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髋关节置换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提高生活质量,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关键词】小切口微创髋关节置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越来越长,髋关节疾患日益增多趋式,特别是股骨颈骨折,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压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治疗髋关节疾病为改变髋关节功能取得良好效果。近几年加入微创概念后,在保证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基础上,缩短切口,减少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等方面呈现越来越多的优势。我院自2001年至2007年进行了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0-90岁,平均72.8岁,按病因分类:

1.2术前患者健康状况全面评估。详细询问病史,正确评估其他内科疾病,注意用药史,特别是阿斯匹林,综合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后,短时间调整达到可耐受手术,即予尽快手术。

1.3手术方法

取侧卧位,以大转子为中心,作后外侧切口,长8cm左右,可根据患者的胖瘦适当延长或缩短,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并向两侧牵升,暴露梨状肌、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助手将患者患肢内收内旋屈膝90°,沿左转子缘切断上述外旋肌,牵向内侧保持坐骨神经,彻底暴露后侧关节囊,并“T”形切开,专用拉钩充头显露股骨头、颈及髋臼外缘,之后按常规步骤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成全髋置换。

1.4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矫形器,保持正侧卧,不屈髋,不内收,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踝关节屈曲功能活动,3天后可单坐起,在医生的指导下抬腿屈膝,骨水泥型一周后扶双拐下地,2周后拆线,4周后鼓励患者用健侧扶单拐保护活动,以后定期复查,生物型一月后扶拐行走。

2结果

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一例死亡及感染,术后随访1月-7年,手术结果满意,X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

3讨论

3.1人工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的必要性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老人多见,大部分为头下型,以往采用促进守治疗和各种内固定手术治疗,因疗程长,常造成骨不连和股骨坏死且长期卧床易引起肺炎、心脑血管病、静脉血栓形成、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进而导致死亡[1]。而髋关节病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患因髋臼或股骨头破坏严重,不能正常行走,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后能早期下地,并发症减少,关节功能好,生活质量提高,过去把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最佳年龄为60-75岁,随着术式的改变,器械质量的提高,年龄放宽。

3.2微创切口的重要性

以前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多种,国内报道其切口长度平均在20cm以上,而国外据Dellose[2]等统计常规后路切口平均达22cm,切口大虽术野清晰,便于操作,但损伤大,出血多,下肢肿胀,脂肪栓塞等并发症高,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和关节不稳[3]。一直以来医师不敢随意开展,自2001年Berger[4]在芝加歌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完成第一侧全髋置换手术起,该技术全球推广,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在髋后外侧入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显示出创口小(6-8cm),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病人易接受等优势。但术者必须有丰富的后外侧入路的经验及相关的解剖知识,且不能刻意追求微创,对肥胖、髋关节活动部分或完全受限的病人应适当延长。

3.3手术术式的选择

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还是全髋关节置换(半髋和全髋置换),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看法[5],全髋关节置换费用高,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等,但术后功能优于单髋,单髋时间短,损伤小,费用低,但髋臼易磨损,造成股骨头中心脱位、关节疼痛等。具体采用何种术式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骨质的疏松情况,我们一般对年龄>75岁,全身情况差,伴有内科疾病,而髋臼病变轻,没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我们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他采用全髋置换。

3.3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管理

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多在60岁以上,常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疾患,术前必须充分评估,详细采集病史,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合理调整,达到耐受手术,术中按标准人工髋关节置换步骤进行,60岁以上的患者考虑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我们都采用骨水泥髋臼假体和假体柄,因为骨水泥型手术优越性比其他方式好[6],但使用骨水泥时应加强血压、呼吸心电监控,维持良好的有效循环,预防肺栓塞的可能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加强监护,抗炎,防止手术感染,指导患者逐步进行功能锻炼,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同时根据假体类型决定下地时间。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0.

[2]DelloseSM,kimAHsinhaPK,etalMinimaiincisiorhiPsugeryfortolalhipreplacementAretrospectivelook[J]PittsburghorthopJ,2002,13(2):99-102.

[3]徐卫东,吴岳嵩.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脱位[J].中华矫形外科杂志,2001,8:299-301.

[4]Berger,RGrandroundspresentation[J]UniversityofPittsburghpittsburgh,December,2001.

[5]李沸保,盛璞义,韩仕英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2.

[6]LOWH,ChenWM,HuangCk,etalBatemanbipolarheniarth-roplastyfordisplacedintracapsularfemoralneckfraeturesUncementedversuscemented[J]Chinorthop,1994,(302):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