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探析王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探析王涛

王涛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淇县供电公司河南鹤壁45675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电力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快速的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本文分析了电力变电运行管理与电力设备维护问题,并就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进行深度探析,提出了一些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的主要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安全运行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电力变电运行和电力设备运维管理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实践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难免会发生安全事故,如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段和制度。为此,实践中应当注重提高变电运行管控能力,高效维护与管控变电设备。

1电力变电运行管理与电力设备维护问题

现阶段,电力变电运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与弊端,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具体地,电力设备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问题。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些电力企业未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也缺乏切实可行的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以致无法有效保护电力设备,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从现实情况来看,完善而又健全的电力设备维护机制,可以为工作人员维护设备提供指导。实践中,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相对比较陈旧,其中很多电力设备定期维修与更换工作落实不到位,时常出现电力设备陈旧和老化问题,不利于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比如,一些变电站未能严格按照厂家提出的要求定期对电力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而该种情况下变电运行作业会出现因电力设备缺陷而发生安全事故。

当前,许多电力设备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生产电力设备,导致很多电力设施的实际使用时间与额定使用寿命相差较大。作业人员在未能明确实际情况的条件下,一味照搬照抄传统模式中的做法,甚至仅凭经验维修,导致电力系统故障频发。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即便变电运行操作和过程监控非常完善,也无法完全保证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

2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的主要措施

2.1强化电力设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变电运行和电力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变电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将网络技术应用在现代变电运行管理体系,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检测,有利于提高精准度和数字化,对电力设备实现不间断的监控。同时,对变电系统中的一次与二次运维进行科学合理检测,提高电力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总之,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保障变电运维监测工作的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人才”欠缺及对应措施

电力设备运行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是提高电力设备安全的主要内在动力,他们具体操作和参与电力设备运行,优秀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管理方法对提高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大提高。目前,我国电力设备的管理者缺乏安全运行意识,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只关注经济效益的好坏。电力设备的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素养和采集数据时的严谨态度。为此,要加强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索养和敬业精神,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研究,在人员配备方面要选拔和组建一支专业化队伍,提升队伍的索质和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和考核办法并进行性量化积分和扣分,确保状态检修工作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来保证实施。

2.3设立运维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运维管理工作

在变电站中,要定期培训运行人员的相关安全知识,加强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运行人员能够独立地进行电力系统的维护和安全运行。此外,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记录每一个操作步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很容易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此外,还应应根据电力设备的使用要求,建立完善的使用管理系统。相关操作人员也应以标准化、标准化的方式运行,并根据相关要求开发维护系统,注意日常设备维护,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寿命。

2.4逐步转变电力设备运维检修方式

现代企业发展中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对其电力设备的运维检修工作也是如此,标准化的检修工作为后期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在标准化检修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各类设备考核和评价工作进行确定,实现对各种工作的保证。对于各个部门中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进行提升,通过对员工考核的方式让其保持工作积极性,通过对考核结构量化,对成绩优秀员工进行奖励,而不认真员工经过审查后要进行惩罚。将A,B,C,D四类检修组织结构进行划分和明确,将其职责予以分析,A类检修组织机构主要是对于一些工厂类的设备进行检修工作,B类与B类的机构中主要是对停电问题进行检修,D类组织机构在正常用电状态下实现对运维工作的组织。通过对检修组织机构的类型划分实现运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2.5完善交接工作

电力系统变电站的运行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交接工作。交接班制度是上下班之间对运行设备进行运行情况交底的责任交接,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个体交接人员必须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严肃认真地执行本制度,在未完成交接班手续前,不得擅离职守。交接班必须个过程录音。接班人员在检查、确认交班情况正确无误后,向接班值班氏汇报本岗检查正常。接班值班氏对交班的各项内容打“√”确认后向交班值班氏汇报接班完毕。双方值班氏组织本值人员行签名确认,移交红马甲和岗位牌,更换岗位工作牌。接班人员上岗值班,交班人员有序离岗。

2.6运用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

状态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融合,必须在以下关键点上下功夫:首先,以安全原则把关。在电力设备建设现场中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任何是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作为重要的理念传递给每个工作人员,通过与现场实际工程相互结构,从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完成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运维一体化的模式和状态检修工作的结构,让其工作能够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实现设备稳定安全的运行。其次,以实践带动培训。在岗位中对于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人员要求一岗多能,这样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都能够有所应对能力,保证人员综合索质才是保证整个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与现代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别,因此要积极的将传统的方式进行创新和调整,通过人员能力以及安全质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对比分析,完善管理模式下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加快对状态检修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结束语

电力为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利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时代性的变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加强电力设备的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对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随着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电力设备的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将会得到进一步保障,其应用前景更将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崔宏杰.电力设备运维管理及安全运行探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22):116-118.

[2]吴奇,徐正宏,杨杰,殷明,孙巨武.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J].电工电气,2017(05):74-76.

[3]解维兵.关于电力设备运维检修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4.

[4]邓联武.电力设备运维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居舍,2018(09):197-198.

[5]刘冬.基于电力设备运维检修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6(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