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对比

王继忠

湖南省临武县人民医院湖南临武424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传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采用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并采用Harr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Har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DHS治疗,PFNA治疗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好,更有助于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髋关节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类型[1],发病率较高,骨折后患者常常存在外伤性疼痛、肿胀和压痛,关节功能受到影响,部分患者还存在皮下瘀斑、大粗隆间肿胀甚至内收畸形的情况[2]。PFNA与DHS内固定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而两种手术方法不同其疗效和对患者的影响也有所差异。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患者,探讨针对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线片、CT检查确诊。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55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在64岁-88岁,平均年龄(70.7±6.7)岁;观察组55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62岁-88岁,平均年龄(69.8±6.3)岁。排除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由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组患者也同样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应用C臂透视机进行患部的闭合性复位,然后在大粗隆顶端上部约5-10cm处做5cm长纵向切口,然后由大粗隆顶端向股骨髓内腔中置入导针,然后行近端扩髓,沿着导针的走向插入PFNA主钉后,将导针拔除。在C臂机引导下,继续向股骨头中线偏下置入导针,然后沿导针的走向,向股骨头内打入螺旋刀片,待位置适宜后将刀片锁定,旋入远端交锁髓内钉后拧入尾帽。对照组患者行常规DHS内固定治疗,取于观察组同样的体位、麻醉和切口位置和牵引复位方法。其次,使用固定器将1枚克氏针从股骨粗隆下约2cm的位置置入,确保其距离远端软骨以下约5mm,在透视下确认位置无误后取出固定器,随即置入第2枚克氏针,保持其余第1枚平行。沿着第1枚克氏针方向钻孔,置入合适的钢板,加压将克氏针拧紧,针对骨块较大的患者,可给予拉力螺钉固定。两组患者均给予置管引流,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并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无严重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无效:均未达到以上要求。

1.4统计学

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均数以±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X2验证;多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均为双侧,P<0.05定为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部位的一种骨折,同时也是现阶段及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之一[4],目前临床针对该类型骨折的治疗多以手术疗法为首选,诸如DHS、PFNA内固定等,传统应用DHS内固定疗法对于普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复位有较好的效果,但将其用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则疗效有限。国内学者研究经对比DHS与PFNA发现,DHS内固定治疗后容易引起患者内固定松动,骨不连等情况,再加上安全性能欠佳,针对稳定性的股骨粗隆骨折效果较好,但针对不稳定的骨折则容易因股骨粗隆内侧没有股骨距支撑而到导致骨压应力过大造成固定失败的情况。PFNA是近几年来针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PFNA固定不但有加压的功能,还有锁定的功能,针对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骨折有较好的效果,克服了DHS容易造成骨压应力较大造成钢板移动的情况,从安全性来看比DHS更加强[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相较于传统DHS治疗,PFNA治疗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好,更有助于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炳华.徐聪.邓高荣.等.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7,17(31):88-89

[2]文皓.丁雪勇.徐希彦等3种不同方式内固定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6,14(23):3224-3226

[3]刘勉跃.廖海雄.赖志军.等.DHSPFN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J].河北医学,2016,18(5):590-592.

[4]蒋泰媛.刘伟军.龙正友.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7(20):5737-5738,5739.

[5]徐爱武.姚风华.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18(2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