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的护理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的护理配合

郭春梅

郭春梅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29例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患者实施检查前个体化准备,检查中巧置体位、合理选择血管和留置针、严控造影剂注射方法、强化过程中观察以及检查后穿刺点处理等方法,观察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结果:129例均完成了检查,患者无不良反应事故发生,图像质量优良。结论:做好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全面周到的相关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

【关键词】磁共振;颈部血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11-01

目前脑血管病排在我国公众死亡原因的首位,且仍在高速增长,其严峻的现状令人堪忧。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或再发作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由于颈内动脉狭窄多无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家属甚至医生所忽略,早检查、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临床颈内动脉狭窄检查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数字血管减影DSA是金标准。但因为DSA是有创性操作,有辐射,无菌要求高,且存在术后并发症较多、造影剂过敏等缺点,而一些无创性检查手段诸如超声,MRA和CTA成像之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优越性,可以在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中部分或全部代替DSA。本文采用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其间强化护理配合,取得了清晰满意的图像,为临床医生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

1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8月一2013年8月行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检查69例,男65例女64例,年龄33-87岁,平均63岁。扫描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HDe1.5T超导型磁共振机检查。患者均使用8通道CTL脊柱线圈,扫描定位后,做2D-TOF扫描,在2D-TOF图像上定位冠状位3DCE-MRA扫描,先扫描完成Mask图像,以作为减影蒙片,启动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扫描序列(FT3DCEMRA),在透视窗口中定好要观察的层面后,以4ml/s速率静脉推注15ml轧双胺造影剂,同时再次启动FT3DCEMRA序列,密切观察颈动脉血管内造影剂充盈情况,发现有造影剂流入立即转入3DCE-MRA采集程序。将增强前后的图像减影后,用MIP技术做多角度血管图像重组。

图像分析观察血管全貌,分支走行和狭窄的部位及范围,按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3级。优:靶血管显示佳,无或少与静脉重叠,伪影少,符合诊断要求;良:靶血管显示尚可,部分与静脉重叠,有伪影,但不影响诊断分析;差:靶血管显示差或未显示,大部分与静脉重叠,不符合诊断要求。

2结果

129例行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者,图像质量优者66例,良者3例,无图像质量差者。

3护理配合

3.1检查前准备。保持候诊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候诊区域。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部位,介绍磁共振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大概时间,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预先告知病人检查时扫描架内会发出较大运转声,不要紧张,消除病人心中的疑虑恐惧。检查前4小时禁食禁水,防止恶心呕吐不适时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协助患者取下身上所有可能影响检查的物品,如手机,假牙,项链,磁卡,钥匙,硬币,打火机等。严格掌握磁共振检查的禁忌症,凡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眼球异物及动脉瘤夹,耳蜗植入器,骨科手术后体内存有不锈钢金属材料者均严禁磁共振检查。告之受检者或家属增强用药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签署增强造影检查知情同意书。

3.2检查中配合

3.2.1巧置检查体位:协助受检者仰卧于磁体隧道检查床内,鼻尖自然向上,头颅伸直不能偏斜,且头颅中轴线与定位中心线重合,固定好线圈。嘱病人维持好检查体位不动,严密观察受检者生命体征,解决在检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问题。对于年老配合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适当安排家属在旁陪同,减轻其躁动不安的行为,保证图像质量。

3.2.2合理选择血管和留置针:选择粗而直弹性好的血管,用20号BD留置针行静脉穿刺,力保一针见血,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反复穿刺,增加受检者不适与压力,影响图像质量与诊断。

3.2.3掌握造影剂注射方法:手工注射造影剂的注射速度,注射持续时间以及扫描延迟时间的匹配与否,是该项检查成功失败的关键。而准确的扫描时机在扫描技术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与造影剂开始注射到目标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即循环时间,造影剂团注持续时间有关。由于使用的是人工手推法,其注射速度及注射时间要依靠熟练的操作及丰富的经验来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扫描延迟时间采用的循环经验估算法,由于每个人年龄,心功能,血管病变部位的不同而血液动力学也不同,其循环时间也存在差异,从而使造影剂在血液中到达目标血管的时间也不同。注射时间由技术员根据患者体重估算好后发出指令即刻以4ml/s速度匀速注射,在这之前要准备好注射的各项工作,专心注意技术员的指令,做到指令与开始注射同步。这样可以保证血管内造影剂首次通过期间有足够的强化效果及峰值强化持续时间,从而保证图像质量。如果扫描时机一旦错过使目标血管无法显影或者显示不好而致检查失败,那么再注射造影剂扫描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应严格把控时机。

3.2.4关注造影剂用药反应:增强扫描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造影剂的不良反应,虽然轧双胺造影剂安全性很高,但也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皮疹,浑身发热等副反应,一般较轻且呈一过性,但是,轻微不适也会导致病人在扫描时恐慌躁动而影响检查结果。增强用药后病人如有任何不适,立即在病人旁给予安慰鼓励,或按压合谷,内关穴,观察呼吸,脉搏变化直至扫描结束。

3.3检查后处理。检查完毕后协助病人缓慢起身,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皮肤刺痒,喉头干紧等不适,给予对症处理。嘱其多饮水,观察穿刺处血管有无渗漏肿胀,保留针头观察20分钟后,病人无不适,予以拔除,顺着血管穿刺方向压迫针眼5分钟,无出血后,方可嘱病人离开。

4体会

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简便易行,可用于颈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良好周到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检查成功的基础。该检查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技术,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精准的注射速度和注射时间配合好技术员,方能获得高质量,高清晰的图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华菊,张自力,钱万科.人工注射对比剂在弓上血管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3,11(5):84-87.

[2]冯克,高玲,陈祥明.实时透视触发三维增强磁共振颈部血管造影技术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2(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