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刘立迎

中铁(贵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贵州550003

摘要: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因其围岩软弱、开挖跨度大、难以控制围岩稳定性等问题,给施工带来了一定难度和风险,如果控制不当,便可能导致大变形、塌方等工程事故。双侧壁导坑法对于跨度大、围岩条件较差、地表沉陷要求严格的隧道比较适用,有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微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不需临时支护,并且各台阶平行作业,可保证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也更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文章研究了这两种施工方法的技术特性,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双侧壁导坑法;微台阶留核心土法

1双侧壁导坑法及其特征

大跨度软弱围岩施工一直是隧道工程上的技术难题,由于围岩软弱、开挖跨度大,使得围岩稳定性难以控制,施工控制不当可能出现大变形、塌方冒顶等事故。尤其是结构高跨比较小的隧道,其呈现出的扁平状更加不利于结构的稳定性,扁平状洞室开挖后很容易降低围岩稳定性,集中围岩的应力,相对的增大了其松弛压力,当围岩变形应力超过支护结构提供的内力时,便会直接威胁到隧道的施工安全。为解决大跨度隧道形状扁平、围岩稳定性差的问题,通常对于大跨度隧道进行缩小开挖断面、分部开挖,以提高围岩稳定性,双侧壁导坑法和微台阶留核心土法便是两种最为常用的施工方法。

双侧壁导坑法,即先在隧道两侧开挖高度要大于跨度的两个小的导洞,这样就使得竖向荷载明显大于水平荷载,有利于结构的受力。通过施作主洞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体系,使得隧道的开挖断面相应地减小,从而提高围岩稳定性。

先施作拱部超前支护、并注浆加固地层,然后开始对①部分土方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然后依次对后面的第②~⑦部分土方进行开挖,逐段拆除临时侧壁,由上至下对防排水系统进行施作,最后施作仰拱和拱墙衬砌部分。

双侧壁导坑法对于跨度大、围岩条件较差、地表沉陷要求严格的隧道比较适用,其优点是导坑高度大于跨度,导坑断面形状有利于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增设有大量临时支撑,使每个单元在开挖后马上就组成稳固的环形,杜绝变形的产生和发展,能在开挖过程中有效地抵抗开挖扰动和结构荷载转换。但同时双侧壁导坑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开挖断面小,增加了临时支撑,减缓施工速度,同时增加工程成本,并且左右两侧导坑分别独立施工,可能发生两侧钢支撑不能正常对接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2微台阶留核心土法及其特征

此法是通过在隧道上台阶进行环形开挖,台阶高度不宜小于跨度的0.3倍,施作拱圈的初期支护结构,推进一个2~3m台阶后,左右错开开挖中(下)台阶两侧边墙,再开挖中间预留核心土。各台阶平行作业。此法应先对拱部进行开挖,由于一般都是高度小于跨度,在竖向荷载显著大于水平荷载,不利于结构的受力,所以应对上覆围岩进行适当的保护,只允许人工或机械开挖,防止造成较大的扰动。在竖向松动荷载较大的情况下,若为了控制开挖断面而大量压缩开挖高度,则可能造成拱圈过于平坦,受力上不成拱,从而使得支护结构沉降、裂损,所以应注意协调好开挖高度和跨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微台阶留核心土法的施工顺序:(1)先对上部弧形导坑进行开挖,留核心土,并施作初期支护;(2)对中(下)台阶侧导坑进行开挖,并施作墙部初期支护;(3)开挖中心预留核心土以及隧道底部,并进行初期支护;(4)及时施作仰拱、封闭成环。

当围岩具有一定粘性和自稳能力,并具备机械或人工开挖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微台阶留核心土法;但应注意当围岩为松散土体、土夹石时,一般不要采用此法,因为其顶部围岩通常都难以自稳;此外,若上覆为具有一定强度的薄层岩体,微台阶留核心土法也不适用,因爆破开挖可能导致上覆岩体完成松动,使得所有荷载都作用在拱圈初支结构上,可能导致其出现裂损。

微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的优点是开挖不需临时支护,并且各台阶平行作业,既节省了材料又加快了进度;此法主洞支护结构是依次施作,可保证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也更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但此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即结构跨度大于高度,不利于结构的受力,并且开挖高度小而跨度大,导致拱圈平坦,可能引起支护结构沉降、裂损;此外,由于环形开挖部分作业面狭窄,其空间只够人工或小型机械进行作业,增加了施工难度。

3大跨度软弱围岩施工工程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鸡公山隧道采用上下行分离式、双向4车道布置,隧道全长约2980米,紧急停车带处隧道单洞开挖断面宽为16m,净高5.5m。隧道洞身紧急停车带段以Ⅴa级软弱围岩为主。

3.2紧急停车带软弱围岩段施工。

当围岩软弱、松散时,便可能加快围岩变形速度,缩短自稳时间,使得初期支护早期强度满足不了围岩稳定要求,可能造成围岩失稳坍塌事故。所以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就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本工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其施工技术方法如下:(1)拱部注浆小导管超前预支护施工。(2)对图中①单元进行超前中空注浆锚杆支护施工,然后对其进行开挖;喷5cm厚混凝土封闭①单元掌子面,然后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喷4cm混凝土并挂φ6.5钢筋网,然后用I20a工字钢进行临时支撑,安设锁脚锚杆和临时仰拱后,施作注浆小导管,再挂一层φ6.5钢筋网,并复喷C20砼至设计厚度。(3)滞后于①单元30m后,按照相同的施工工艺对第②单元进行开挖和支护施工;此后在每个单元施工30m后,开始进行按照相同的工艺依次对下一个单元进行施工,直至第⑦单元。(4)对测量监控的结果进行分析,符合安全情况时可将临时钢架支撑及临时钢架仰拱予以拆除;灌注仰拱C30钢筋砼二次衬砌,再对基底C20砼垫层进行施工,边墙灌注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结束语:大跨围岩隧道施工技术是隧道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的广范运用,不仅有助于为我国隧道建设提供有效的经验和参考数据,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隧道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臧春雷,张静.大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7).

[2]梁飞.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0(32).

[3]徐代宏.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D].西安交通大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