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混凝土结构渗漏问题及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0
/ 2

水池混凝土结构渗漏问题及处理措施

韩天华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392

摘要:渗漏现象是水池构筑物各类病害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一方面会对结构工程的结构发挥的作用构成影响,同时,因为渗出的地下水当中大多会掺入溶解性气体、矿物和有机物,这些物质会对混凝土产生腐蚀作用,这对构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想办法解决找出渗漏原因并梳理相应解决办法。本文对水池混凝土结构渗漏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池混凝土;渗漏;原因;处理措施

一、渗漏问题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箱涵出现渗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构约束、气温骤升骤降、地下水腐蚀、过流泥沙冲刷、相邻结构沉陷等均会使它产生缺陷,进一步导致渗漏。混凝土结构品质出现问题或施工存在薄弱环节,均会形成缺陷。当然,由于设计存在缺陷,在运用中遭受意外破坏,也容易导致渗漏发生。常见水池混凝土结构渗漏问题有:

1、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和内部架空

当振捣不够专业时,混凝土会出现振捣不密实、石子集中等问题,局部出现蜂窝、架空可导致渗漏。施工技术要求常提出严禁在结构断面设置贯穿性施工拉筋,避免为渗水创造通道条件,而在施工中常因控制措施不到位出现渗漏。内部架空属于隐蔽缺陷,会降低混凝土密实性、抗冻抗渗性能、强度等,与止水相通时会导致漏水,出现在钢筋周边时会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

2、施工缝处理不当

水池混凝土结构常包括底板、边墙和顶板等,施工中往往需要设置施工缝。混凝土浇注时,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处理不好或未进行处理,施工冷缝处理不当均会导致渗漏。施工缝面和岩基建基面上杂物、泥土、松动石块、油物等均应清除,并用压力水进行冲洗并排净积水,保持洁净和湿润,这些都是控制施工缝质量的措施。

3、裂缝产生

许多渗漏问题由建成运行后裂缝所致,尤其是贯穿性结构裂缝往往是出现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是结构内部应力超过了混凝土自身允许应力,在施工中要从控制原材料、均匀性、配合比、水化热、结构型式、分块尺寸、基础约束、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着手。在各种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中,温度应力和周边约束是最主要的。当水池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时,水化热所致温升不易散发,受到自身和周围介质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制约,以及基础和相邻混凝土的约束,就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

4、止水结构失效

止水结构失效是引起构筑物渗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达到良好的止水效果,不仅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更要对止水材料性能提出技术要求。分缝止水处往往布设有结构筋、橡胶止水带、闭孔塑料板等,止水带沿分缝环形布置,施工中如固定不牢,容易发生扰动,尤其是水平放置的止水带下方容易发生漏振、密实程度低等施工质量问题,这将影响最终止水效果。施工准备和间歇期间,对止水带保护不力,比如强光暴晒、尖锐物刺透等,也会对治水来不利影响。工程运行期间,相邻结构间发生不均匀沉降也可导致止水结构失效,导致渗漏发生。

5、土料回填不密实

水池混凝土结构外回填不密实也会为出现渗透问题创造条件。设计会对回填料提出具体涂料、压实度、覆土厚度等技术要求,并提出分层回填和控制回填质量的措施及技术指标。施工中,往往容易出现重视混凝土自身质量而放松外侧回填质量,为管身出现渗漏问题提供了管外渗漏通道。

6、水位升降、温度变化、混凝土抗

渗标号不符合要求或遭遇化学侵蚀构筑物渗漏量的大小,往往与水位升降、水压大小有关,当水位高时,一般渗漏量较大;当水位低时,有的可能暂时停止渗漏。当渗漏由裂缝引起时,渗漏程度与裂缝的形状及温度、干湿循环等有关。冬季温度低,裂缝宽度大,在同样水位下,渗漏量就大。当地下水位较低时,涵洞渗漏水可能会及时补充地下水,以至于渗漏问题难以有外在表现;反之,渗漏问题可能会表现突出。迎水面防渗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品种、标号不符合设计要求,导致抗渗标号低于设计标准或受化学侵蚀也可产生渗漏。

二、渗漏问题处理措施

渗漏问题一般处理原则:宜在渗漏早期、无水或低水位下处理;宜在迎水面截堵,“上堵下排、堵排结合”;难以在迎水面实施截堵或堵漏时,在确保结构安全情况下可在背水面堵漏,此时遵守“先排后堵,排堵结合”原则;重要部位渗漏进行专项设计,并采取综合方法处理。钢筋混凝土箱涵常见的渗漏问题处理方案有:

1、伸缩缝止水失效处理方案

结构缝渗漏处理常使用锚固法,在缝口表面处进行处理,包括内部锚固柔性防水板材和外部锚固柔性防水板材法。当伸缩缝止水失效导致渗漏时,为缩短施工工期,避免维修给输水带来不利影响,可采用外部锚固柔性防水板材法。外部锚固柔性防水板材法施工要点:重做止水系统,考虑在管身内壁加设止水板进行处理,同时对内部既有的嵌缝材料进行加强。

2、管身裂缝处理方案

工程中,常采用灌浆法处理裂缝或层间缝渗漏,可在渗漏迎水面处进行灌浆截堵,也可在出水口采取钻孔顶水灌浆封堵。当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产生渗漏时,进一步分析原因,对于不影响结构的,可对深层区域采取灌浆处理,对表层区域进行修补。对于混凝土局部区域集中发生质量缺陷的,如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时,应进行加固,如不影响安全可进行灌浆。另外,喷涂聚脲(SPUA)技术常用于水池混凝土渗漏问题中,该技术不仅具有无毒、力学性能好、耐久性好等材料性能优势,而且具有快速固化、施工效率高、整体性强、对环境温度要求低等施工性能优势,另外还具有物理体系和设备优势,适用于大量裂缝引起的渗漏或原因不详引起的渗漏处理,在水池构筑物渗漏处理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应与前景。

3、表层混凝土损坏处理方案

混凝土蜂窝、麻面、骨料架空和外露、疏松脱壳等都属于混凝土损坏,处理时一般要求清除表层损坏混凝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修补方法:当修补面积较大时,深度大于20cm,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喷混凝土、压浆混凝土或真空作业混凝土回填;深度在5~20cm,可采用喷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回填;深度在5~10cm,可采用普通砂浆、喷浆或挂网喷浆填补;深度在5cm以下,可采用预缩砂浆、环氧砂浆或喷浆填补。当修补面积较小时,深度大于10cm,可采用普通混凝土或环氧混凝土回填;深度小于10cm,可用预缩砂浆或环氧砂浆填补;深度小于5mm的低凹小缺陷,也可用环氧石英膏填补。对于修补面积不大并有特殊要求部位,可以采用钢板衬护或其他材料镶护的方法,但要保证衬护或镶护材料与原混凝土联结可靠,并注意表面接合平顺。除了根据损坏的部位和原因分别提出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要求外,一般对砂浆和混凝土的要求,应为高强度、耐磨和具有一定韧性。混凝土的技术指标不得低于原混凝土,所用水泥不得低于原混凝土的水泥标号;水灰比应尽量选用较小值,并通过试验确定。

4、基础渗漏处理方法

综合渗漏原因、现场状况和基础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如果是非岩性基础渗漏,要做好表面黏土铺盖,完善黏土截水墙,利用灌浆技术来完成处理;如果是岩基渗漏,多数解决措施是加深加厚阻水帷幕、帷幕补强灌浆以及下游增加排水管,优化排水方案等。

结束语

水池混凝土渗漏问题往往由止水结构失效、结构出现贯穿性裂缝等原因引起。本文以钢筋混凝土箱涵为例,分析了渗漏原因,并根据不同渗漏破坏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旨在为类似水池混凝土结构现场渗漏问题处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灿培.水池混凝土渗漏原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12):82-84+230

[2]周志光.试论水池构筑物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预防处理[J].结构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904

[3]刘凯.试述水池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预防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5(3):84-85